今天,教师和同学们到黄山风景区游览一番。
二、初知课文。
1、听配乐朗读录音,看投影片,用1句话说说黄山风景区是怎样的地方,有什么厅特的景色。
3、 学生自由畅说,并引导学习词语。
①黄山风景区是个 的地方。
“秀丽神奇”什么意思?(美丽、奇妙)
②黄山风景区还是个 的地方。
“闻名中外”的“闻”什么意思?整个词的呢?
③黄山风景区还有 的岩石。“奇形怪状”什么意思?
是那些怪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
给“尤其”换个词,代进去读一读。(特别)
3、课题中的“奇”就是神奇、奇形怪状的意思。
4、 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默读课文,用“——”划出奇石的名称。
5、 具体介绍了哪几块奇石?用“△”标出其名称。
三、学习课文
(一) 学习第二段
导语:我们先来到“猴子观海”这地方,看看这块奇石。
1、 释词。“观”什么意思?与课文中哪个词意思相同?
2、 出示投影片。
请一位小朋友当导游介绍奇石,其他同学看投影,师指图。
要求:边看边听边想,这岩石奇在哪里?
3、 讨论
① 它神奇在哪儿?
(它两只手抱着胳膊,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 去海——样子奇
特。)
② 请用“·”标出主要的动词。(板:抱、蹲、望)
③ 指导读句子。
④ 听老师读一句话,与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句子:它两只手抱着胳膊,蹲在山头,望着去海。
⑤这奇石还神奇在哪儿?(陡峭的山峰)
“陡峭”什么意思?用图示帮助理解。
⑥这块岩石多奇,多有趣呀!最后一名。
概括地说——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4、 仿说“天狗望月”这奇石。
(二) 学习第三段
导语:我们继续往前看,会看到更有趣的奇石。
1、 默读第3小节,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奇石?想想这小节写法上与第2小
节有什么不同?
2、一段话中,并列写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容,该怎么学呢?这就是我们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看课文的学法提示。听老师读一读,想:分几步学?
3、理解学法提示。
根据学生回答贴出学习方法卡片。( )
4、按学法提示学懂这段话。
第一步 齐读 想:讲了哪两个内容?(“仙桃石”、“仙人指路)
第二步 干什么?(每个内容是怎样写的?)
①“仙桃石”怎样写的?这句话用了什么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出示投影片,各种形式朗读至会背。
③“仙人指路”是怎样写的?也用了什么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④小结:这两块岩石都用打比文的方法写出它的神奇。
第三步 干什么?
① 课文用了哪个句子把它连接起来的?用“~~”划出。板:更有趣。
② 连接两项内容的句子不只有这种,还可以怎么说?
5、赏读。
6、回顾学法。
7、课堂练习。P22 NO:6
8、用“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三块奇石任选两块说成一个并列段
式。
四、巩固生字形。
1、卡片认读词语。 2、字形 用复合投影与“微”比较。
五、课堂作业:作业本P20 NO:1
七、板书设计:
抱、蹲、望
更有趣
11 黄山奇石
八、教后感:
这堂课中,我觉得重点训练与常规训练处理得比较好。本堂课训练重点是读懂得并列关系一段话(即第三段)。我 教学第三段中,注重指导学习学法提示,先让学生自学学法提示,然后师生共同运用学法去读懂课文,最后为弄清这并列段的结构,我又安排了这样二环节,用“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三块奇石任选两块说成一个并列段。通过以上几步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并列段结构在学生脑中清楚形成了。课题理解的训练、字词训练、听说训练在本堂课中都属于常规训练,在课堂教学中也都得到了较好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