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小学语文教案 >> 四年级语文 >> 资源正文
《李时珍》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字体:
《李时珍》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周恩来同志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
   2、 学习通过具体的语言、动作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品质的表达方法。
   3、 积累运用生动的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课文中对周恩来同志让伞包过程的描写,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和高尚精神。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出示挂图
   2、 简介周恩来
   3、 简介时代背景
  二、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 再读课文,长出故事了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四、 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 出示自读提纲
    1) 自由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或问题
    2) 在小组里讨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 再读课文,思考:从这段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需要提出来让大家来帮助
   2、 精讲第二自然段
    1) 指名读,思考:
      A为什么要用“突然”?
      B飞机遇到什么样的危险,飞机怎样?
      C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划记重点词)
      D危急关头,机长采取什么措施?
   3、 师小结
  五、 学习三、四、五自然段
   1、 默读思考:飞机上发生了什么事?
   2、 小扬眉哭了,周恩来同志怎样做?
   3、 他知道小扬眉没有伞包,又怎么做的?
   4、 再读课文,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 小组交流体会
   6、 反馈体会
   7、 三读课文,尝试的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8、 师小结
   9、 自学第四五自然段,解决
     当大家都要把自己的伞包让给周恩来同志时,他为什么用命令的口吻对大家说话?
     体会周总理的把生的希望让给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思想感情
     第五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欢腾”是什么意思?
  六、 总结全文
     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七、 作业
  ◆[2004-05-11]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