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小学语文教案 >> 六年级语文 >> 资源正文
《小珊迪》教案
        ★★★★
【字体:
《小珊迪》教案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师:在上课之前,我想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决定留德发展。他找了第一家公司,没被录取,找到第二家,人家也拒绝了他……他找了25家大公司,都没找到工作。于是他去了一家小公司。他想,凭我这样的学位和才能,在小公司里干干肯定是不成问题的。但是那家小公司还是拒绝了……
同学们想一想,他为什么会被拒绝?
生:……
生:……
师:(称赞学生的猜想)这位中国留学生愤怒了!他对那家小公司的老板说:"请您告诉我,你们为什么要拒绝我?"那位老板说:"对不起,先生。我们找到了一份关于您的记录。记录显示,您在德国留学期间乘坐公共汽车,曾经逃过三次票。"中国留学生吃惊地说:"逃三次票算得了什么?难道我的博士文凭还抵不过三次逃票吗?"德国老板郑重地说:"是的!先生。我们知道您不缺文凭、不缺知识、不缺能力,但我们认为您缺了一样东西!正是您缺的这样东西,让我们德国人不敢聘用您。"
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问题?
生:……
生:……
师:同学们,我们这位中国留学生缺文凭吗?缺知识吗?缺能力吗?那他到底缺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小珊迪》这篇课文里去寻找答案。(板题:31.小珊迪)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形象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边读边看,一会儿说说你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珊迪。
(生自由读课文)
师:你看到小珊迪了吗?(学生举手,指名学生起来说:你看到怎样的小珊迪?)
生:……
生:……
教师适当引导。(你看到小珊迪的外貌,你用善良的心看到了善良的小珊迪)
三、再读课文,读中悟情
师:刚才同学说的这么多,感受到了珊迪的品质。读课文不能光有感受,还要通过读把感受读出来。同学们再读课文,想想怎么读,才能把你这种感受读出来。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倾听)
师:老师仔细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有一种感动,我知道,这些同学也会对小珊迪有一种最真切,最直接的感受。读课文,读小珊迪这样的课文就应该有这种感受。谁来读自己最感动的地方?
(生读自己最感动的地方,师相机作朗读点拨,重点指导以下句子)
①他对我们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a、请注意冷的感觉。b、体会一下,那么冷的天,小珊迪只穿了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说话能这样轻松、这样有力吗?c、人在发抖,嘴唇在发抖,声音也在发抖。要读出这样的感觉。)
②"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男孩子乞求道,"我给您去换零钱。"(a、请注意饿的感觉。b、饿了还有力气吗?饿了还会大声说吗?c、他是怎么说的?是乞求说。怎样的请求叫乞求?可怜地请求、恳切地请求、苦苦地请求、像要饭一样地请求,这才叫乞求。要把这样的感受读出来。)
③可怜的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就难过地对我说:"我换好零钱往回跑,被马车撞倒了。轧断了两条腿,我就要死了。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a、请注意这是一个断了两条腿、快要死了的人说的话。b、请注意这是一个临死前还担心着弟弟、挂念着弟弟的人说的话。)
……
教师渲染气氛。
教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可怜的孩子死了!(全体女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教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可敬的孩子死了!(全体男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教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善良的、诚实的、守信的孩子死了!(全体学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师:为了找还剩下便士,找还那部分不该属于他自己的钱,小珊迪被马车轧断双腿、不幸死去了。我在心里默默地想,如果小珊迪不急着把剩下的便士还给人家,他就不会被马车撞倒,他就不会死去。我又想,小珊迪难道真的不需要钱吗?
(生:需要)
师:从哪里看出小珊迪缺钱?再读课文,用笔轻轻的把你找到的画下来。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组织交流(略)
师:是啊!正像大家刚才分析的一样,其实小珊迪非常需要钱。他需要钱去购买衣服御寒,需要钱去购买面包充饥,需要钱去医治自己的双退,需要钱去照顾自己的弟弟。他还需要钱去上学,需要钱去游玩,需要钱去过一种幸福的生活。他真的太需要钱了!这样一个需要钱的孩子,当他被马车撞断双腿,当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找不到了、有七个便士也找不到了的时候,他的心里会怎么想呢?(大家拿出练习本,把小珊迪心里的想法写出来吧)
组织全班交流,教师作随机点评。
四、语言画像,升华情感
师:小珊迪就那样死了,为了那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便士,除了"我",除了他的弟弟,谁也不知道他死了。但是小珊迪的品格却深深感动了我们,我永远也忘不了那双可怜的眼神,永远忘不了那感激的眼神,我们能不能为小珊迪画一张像?(能)
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看课文,我们应该为小珊迪画一张怎样的像?用心看,用心感受,等会儿用语言把小珊迪的像画下来
师:哪位同学可以用嘴把小珊迪的像画出来?(老师提示:这样话小珊迪的脸?眼神?身子?脚?衣服?旨在帮学生回忆小珊迪的外貌)
师:刚才我们带着一种感动,看到了小珊迪不幸的命运。现在你能不能把你看到读给大家听。
教师充满敬意地诉说:多么善良的孩子!多么可敬的孩子!即便是在自己遭遇车祸、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他首先想到的是要尽快把钱还给人家、是自己弟弟今后的生活。难怪故事中这位买火柴的先生做出这样的判断。
1.投影呈现: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①指名诵读此句。
②把"诚恳"的意思、"信任"的意思突出来,该怎么读?指名诵读。
③把"断定"的意思突出来,该怎么读?指名诵读。
④把"他"的意思突出来,该怎么读?指名诵读。
⑤把"不是那种人"的意思突出来,该怎么读?指名诵读。
⑥你想突出哪种意思,你就怎么读。全班齐读。
2.教师设疑:他不是那种人!请问,他不是哪种人?
投影呈现: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____________的人。
3.指名回答,指名上台板书答案。
师:(以一种坚定地、一气呵成的语气诉说)说得多好啊!他很穷,他非常需要钱。但他绝不是那种坑蒙拐骗的人!绝不是那种人穷志短的人!绝不是那种惟利是图的人!绝不是那种见钱眼开的人!绝不是那种见利忘义的人!绝不是那种贪图钱财的人!绝不是那种不讲信用的人!这样的孩子可爱吗?这样的孩子可敬吗?这样孩子我们会把他遗忘吗?不会!永远不会!
师:请同学们全体起立,怀着敬意再次动情地诵读此句。
师:我们忘不了这位可爱又可敬的小珊迪,我们也忘不了那位可怜又可悲的中国留学生。同学们,听了小珊迪的故事,你一定有话想对那位中国留学生说,是吧?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学生写,教师巡视,全班交流。(渗透德育,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总结:同学们,让我们像小珊迪一样,多一份诚实的面容,多一点守信的品质吧。老师相信,拥有诚信,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美丽;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充满欢笑;拥有诚信,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