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渔人》教学设计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读通课文,总体感知,学会10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语的意思;学习第一自然段,完成作业本1、2、3题。
第2课时:边读边思考,正确回答课后第3题和学生提出的问题;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第3课时:会用“甚至”、“顿时”造句;正确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完成作业本4、5题。
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机智剽悍、波涛险恶、风驰电掣、惊涛骇浪”等词的意思;
2、能提出问题,边默读边思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读、议、找理解“为什么说西沙渔人是机智勇敢的海猎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西沙渔人勇敢、机智、剽悍的品格,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
板书: (钓)
西 沙 渔 人 → 鲨鱼
机智剽悍 船小浪大 海深鱼猛
钓钩特殊 方法巧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西沙群岛在……引读第一节。(出示幻灯片〈美丽的西沙群岛〉生可能会发出惊叹:美啊!
师: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师: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生活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穿行在这波澜壮阔的大海
上的渔人。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受“渔人”的剽悍、机智、勇敢。
1、师:想了解他们吗?想和他们交朋友吗?请读课文。出示要求:
①朗读2——5自然段,提出一些和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轻声读,也可以大声读,还可以两人一起读。
读后提问,估计学生会提:①为什么西沙渔人喜爱钓鲨鱼?②他们是用什么办法制服凶猛的鲨鱼的?③西沙渔人 令人钦佩的品格是什么?(在课文单元学习重点有出现)如问题很多则进行归类。
2、导入下文:A、当学生提的问题太多,师引导学生懂得只要解决了“从哪些地方看出西沙渔人是机智勇敢的海猎手”主问题时,其他问题会迎刃而解。B、当学生没什么问题,则让生看课题,用“我 西沙渔人,因为 ” 说说,然后抓这点切入。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出示要求:
②默读课文,在文中细细寻找答案,文中没有现成的答案,要自己动动脑筋想。
③读后可以和周围的小伙伴交流一下,发表一下你的看法,说说你找到的句子。
师:可以用波浪线划出有关句子,用“。。。”圈出重点词,还可以做笔记。
三、深入学习课文2、3、4自然段,进一步体会渔人的剽悍、机智、勇敢。
1、抓住问题③“说说什么是剽悍,从哪些地方看出西沙渔人是机智勇敢的海猎手?”展开教学。要点有:船小浪大、海深鱼猛、钓钩特殊、方法巧妙。
2、“剽悍”是敏捷而勇猛。学生可能会先在第2自然段中找,认为他们的机智勇敢、剽悍表现在“就敢于出没在波涛险恶的南海上”,“敢于潜入几十米深的海底采集海珊瑚”,“敢于只身去钓鲨鱼”。
⑴师引导他们讲理由。(可抓住“一叶扁舟、波涛险恶几十米深、七八百斤重、只身钓鲨”等重点词理解,也可以用描述法,比较法讲)
师配合出示〈渔人海底采海参、珊瑚〉、鲨鱼的幻灯片。引导学生用几个字
小结,并板书:船小浪大、海深
⑵提示学生注意“敢于只身去钓鲨鱼”前的“甚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
在钓鲨鱼前加上这个词?)出示“虎鲨”图,你有什么要向同学介绍的吗?
生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和第二自然段,要点:抓住“凶猛异常”、“血肉模
糊”介绍。(幻灯出示“这儿的鲨鱼大多属于…… 血肉模糊。”)
引导学生概括“鱼猛”,并指导学生把“虎鲨”的凶猛读出来。
如生有困难,师出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并提示学生可以结合第二自然段谈。
⑶幻灯出示:西沙渔人偏偏喜爱钓它。
如生没找出,师:这真是一种可怕的动物,它凶猛异常,要吃人,可是——
让学生接,抓住“偏偏”来体会,这个词突出了西沙渔人敢于与凶猛的鲨鱼
搏斗。
如生只找到第二自然段,师指出,这个问题不仅涉及第2自然段,还涉及到
全文。让学生看课文再自学、小组讨论,师下小组指导。
3、钓钩特殊:(钓钩好在哪儿?西沙渔人设计这样的钓钩说明了什么?)拿出普通的钓钩,让学生和文中描绘的钓鲨钩作比较:大、倒刺锋利、钓绳粗、包着铜片,适合钓凶猛的鲨鱼。体 会西沙渔人的智”。导读:讲讲钓钩怎样特殊。
4、方法巧妙:先引导学生读懂用什么方法钓鲨鱼,然后思考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要点:
⑴让鲨鱼拖着小帆船狂奔,是为了消耗鲨鱼的体力,使鲨鱼疲劳,表现了西沙渔人的“智”;小帆船在惊涛骇浪中风驰电掣,万分惊险,表现西沙渔人的“悍”。
a、结合上下文和插图理解“乘一叶小小的风帆船”、“风驰电掣、惊涛骇浪”,进一步体会“船小浪大、海深鱼猛”,从而更能看出西沙渔人机智剽悍。
b、引导学生读出小帆船在惊涛骇浪中风驰电掣的惊险场面。
⑵幻灯出示“……鲨鱼一露出水面,还来不及挣扎,一柄利斧劈下去,鲨鱼顿时断了气。”a、这句话怎么能说明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顿时〈说时迟,那时快〉:说明时间之短,不仅写出了斧子的锋利和西沙渔人动作的利索,还表现了西沙渔人的机智和果断。)
b、引导学生进行表演:一生读课文,两名渔人配合杀鲨;一生读课文,一名渔人只身杀鲨鱼。(表演次数视具体情况而定。)
c、结合指导读出渔人的机智和果断以及对他们的敬佩之情。
5、从少年相约钓鲨可看出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默读“少年钓鲨”边想,反馈。(略读第五自然。)
6、小结学法:默读课文时,先自己提出一些问题,然后在课文中细细寻找答案,会对课文有较深的了解。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法。
四、实践表达。 任选一题说说。
⑴我是西沙日报的记者,来采访西沙渔人。
预计会提:你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钓鲨鱼?为什么把钓鲨鱼当作少
年作为“够资格西沙渔人”的入门考试……(如生回答困难师引入高尔基的《海燕》中的“……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帮助理解。)
⑵一艘捕鲨船来招工,我是剽悍、机智的西沙渔人,向他们推荐自己。
⑶一群意气风发的西沙少年又要出航,临行前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⑷从西沙渔人身上你想到了谁?(自己、武松……)
五、延伸扩展。
1、根据⑷学生的回答相机简介 高尔基的《海燕》或《武松打虎》及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让学生课外读读。
2、师在课题上加读〈〈西沙渔人〉问学生什么意思,让学生课后写读后感。
这是我校一位老师的教案,是经过周一贯老师指导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西沙渔人(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突出研读重点,引导学生围绕重点句进行尝试阅读,充分发挥研读对全篇课文的穿透力。
教学目标:1、通过研读课文,能尝试解决自己提出的两个问题。
2、感受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的性格,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
教学过程:
一、再现问题,确立尝试中心
1、 谈话导入,再现问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2课《西沙渔人》。上一节课中,大家提出了许多问题。老师把大家的问题做了整理、分类,请看……(课件出示,学生自由读)
这么多问题中哪一个问题是有关于西沙渔人特点的?学生自由回答。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研究课文,重点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大家能不能自己尝试解决。
2、出示中心句:“这里的渔人,都是些久经风浪锻炼,机智剽悍的海猎手。”
(1)指名读,读正确
(2)理解词语“剽悍”、“机智剽悍”
二、开展尝试活动,解决问题
1、初步梳理,了解渔人为什么是机智剽悍的
过渡引入:课文哪些地方体现出渔人的机智剽悍呢?这个问题,老师还没教,同学们能不能自己尝试着解决?请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有关语句。
(1)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2)汇报交流。学生读句子,老师随机点评板书
(板:鲨鱼凶猛、钓钩特殊、浪中钓鲨)
(3)这三方面,哪一方面最能体现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学生自由答)
2、深入研究,学习语言
(1)哪些句子是具体描写渔人只身钓鲨鱼?请你找一找,并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自己先试一试。有困难时,可以同桌讨论体会。
(2)学生尝试读课文
(3)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
(4)出示句子:“等到它无力再拖动小帆船时,……鲨鱼顿时断了气”
① 朗读训练
② 你读这句体会到了什么?
③ 男生读、齐读
(5)发散辐射:同学们,这是怎样的鲨鱼呀?(凶猛)我们刚才是从哪句中体会到的?请你找一找、读一读。
(6)学习句子:“尖利的牙齿……血肉模糊。”(课件出示)
① 指名读,读正确;
② 创设情境:就让我们来亲眼目睹一下鲨鱼的凶猛!(出示课件)看了课件,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
③ 朗读体会:大组比赛读、齐读
(7)重现“等到它无力再拖动小帆船时,……鲨鱼顿时断了气”一句,体会朗读
(8)学习句子:“被倒刺扎痛的鲨鱼发疯似的……甚至一二百里。”
① 过渡:这么凶猛的鲨鱼怎么会无力再拖动了呢?(课件出示)
② 你能读好这句吗?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抓住关键词:风驰电掣、惊涛骇浪、发疯似的、强有力、拖着……
③ 出示课件,再指名读,学生点评
④ 前后联系:同学们读得真好!其实呀,要读好课文,我们还可以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来体会。比如说:鲨鱼原先是“发疯似的逃窜”,到后来怎么会“无力再拖动”呢?从这个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说)
⑤ 师小结
(9)再重现“等到它无力再拖动小帆船时,……鲨鱼顿时断了气”一句,体会朗读。
(10)出示“他们敢于潜入……只身去钓鲨鱼。”
师引读,再齐读。
(11)重现“这里的渔人,都是些久经风浪锻炼,机智剽悍的海猎手。”
齐读
(12)小结:
三、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1、课件出示两句名言:尝试读、齐读
2、 介绍课外阅读〈〈老人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