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写的是我国一个大型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建设工地的夜景,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者们火一样的劳动热情,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巨大力量和伟大贡献。
全文可分3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我”来到工程所在地和来工地的目的是观赏夜景。第二段(第2——4自然段)描写工地的夜景。先写远望时摄入眼中的景色,再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然后写工地上发出的各种响声。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第三段(第5自然段)写作者参观后的感想。全文以“我”的所见和所闻,表达了“劳动人民创造了人类文明”这一历史唯特主义观点。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手法,渲染了工地夜景的物有气氛。语言简洁生动,适宜学生朗读。
【教学目标】
1、感受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劳动热情,领悟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和伟大贡献。
2、学会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钻”;理解22个新词语的意思;能体会比喻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初步学会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课时安排】
第1课时: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讨论课后习题(2)中的第(1)小题,完成作业本第1题。
第2课时:讨论课后题2中的第(2)、(3)小题,找出重点句,深入理解课文,完成作业本第3、5题。
第3课时:体会重点句的思想感情,积累好词佳句,完成作业本第2、4、6题。
【教学设想】
一、审题
1、简介葛洲坝水电站。
2、从题目看,课文主要写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边读边找出生字新词。
2、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3、默读课文,思考:本文着重写葛洲坝工地的什么情景?
4、完成作业本第1题。
三、重点句学习
1、默读课文,用“_______”加“△”划出重点词句。
2、研读第一句
(体会比喻句:“葛洲坝真好像一位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夺目的光彩使我眼花缭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欢欣、赞美的感情。)
(感情朗读比喻句,读出欢欣、赞美之情。
(我们在工地上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尝试完成《作业本》第3题填空的前两项。
3、研读第二句
(1)你听过合奏曲、交响乐吗?为什么把建筑工地上的声音比作合奏曲、交响乐?为什么又说这声音令人陶醉?
(这是因为:①建筑工地上的声音丰富多样,这些声音又都为着一个共同的美好愿望而发出的;而合奏曲、交响乐也有多种乐器配合,围绕一个主题演奏的。在这一点一两者相似。②作者自己有着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热情,他听到工地上人们劳动发出的声音,联想到祖国建设的迅猛发展,因此觉得这声音很美,而合奏曲、交响乐都富有音乐美。所以这样比喻,而且被这种境界和思想活动陶醉了。)
(2)把工地上的声音又比作什么?其实,作者又把工地看成是什么地方?
(3)通过朗读,赞美建设者劳动的热情。
4、齐读第二段。
5、研读第三句
(1)人民”是谁?“万岁”是什么意思?(千秋万世永远存在)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重点词的意思。(人民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世界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看到工地上广大人民日夜奋战,建起这样雄伟的大坝,感受人民群众的勤劳和智慧,情不自禁地高呼“人民万岁!”这短短的4个字凝聚了作者对建设者的赞扬、歌颂、祝愿的感情。)
(2)朗读重点句,完成《作业本》第2题。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明确写作顺序。
五、讨论构句特色,进行仿说练习。
1、仔细读作者描述工人们操作的句子,想一想,他是怎样把工人们劳动情景表达出来的?(先写动作,后写工效。)
2、仔细读写各种车的句子,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工人们的劳动情景表达出来的。(先写工具特点,再写工作情况。)
3、想象汽车、火车、吊车司机是怎样工作的,用先写动作、后写工效的句式仿说。
【板书设计】
看到 听到 想到
风钻工打炮眼(紧握) “嘟嘟”的汽车声 1、这座大坝凝聚
震捣工震压模板(大显身手) “突突”的拖拉机声 着建设者们的
电焊工挥动焊枪 “轰轰”的山石爆破声 热情和智慧。
汽车来回奔驰 “嗨哟嗨哟”的劳动号子声 2、水电站建成后,
小火车运载沙石呼啸前进 祖国撒遍“夜
吊车伸出铁臂提起重物 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