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小学语文教案 >> 五年级语文 >> 资源正文
白杨
        ★★★★
【字体:
白杨
作者:黄桥实验…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教学要求: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边疆建设者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感染,陶冶高尚的情操。

2.     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中心思想,初步掌握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3.     自学生字词,理解并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4.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   体会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的有关句子。

2.     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初步从内容中体会思想这一概括中心思想的方

法。

教具准备:

1.   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

2.     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教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步感知课文,检查预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1.   出示彩图,揭示课题,释题。

2.     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

3.     检查预习情况。

1.   检查课文的朗读。

2.     检查课后第四题词语的读音和意思。

1.   教师范读课文。

2.     学生继续自学课文,小组讨论交流。

1.   默读课文后分段,概括段意。

2.     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第12题。

1.   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爸爸要表白的心愿,练习概括课文         

     的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1.   复习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     提出学习目标:作者通过这些内容,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在理解课文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体会。

3.     学习新课。

1.   理解爸爸的话。

1.   激情导入:现在,我们坐火车和作者一起到新疆去,好不好?(看录像)我们不但看到了茫茫的大沙漠,还听到一位旅客为他的孩子介绍白杨呢。

2.     在课文中找出爸爸介绍白杨的话,用直线划出来。

3.     出示问题,理解爸爸的话。

文字片:从爸爸介绍白杨的话中,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用....划出表示白杨特点的词语。

4.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枝干挺直

白杨   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长  

         坚强

 

 

5.默读课文1-4自然段,找出描述白杨特点的句子,通 

过理解词语,体会白杨的特点。

  (1)“茫茫”、“浑黄一体”结合录像画面理解。

  (2)“卫士”在课文里指什么?为什么?

导语: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

   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

   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赞美)

6.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爸爸的话。自由读,指名读,范读,

齐读。

  7.学生概括爸爸说的这段话的意思。

1.   体会爸爸的心。

导语:爸爸只是在介绍白杨,赞美白杨吗?(学生齐答)

1.   出示文字片: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2.     读句子理解,“表白”、“心”是什么意思?

3.     自由读课文16、17自然段,用( )划出孩子们知道的事情。思考孩子们还不知道哪些事情?(引导学生理解爸爸这样做的目的,来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4.爸爸的做法和白杨的特点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从爸爸的做         法可以看出,爸爸具有怎样的精神?

 

 板书: 服从需要

      扎根边疆

       无私奉献

5.看板书小结。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赞美白杨,他也

 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杨那样,服从需要,扎根

 边疆,建设边疆,作无私的奉献。

(三) 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含着的意思。

1.   边听课文朗读边看录像,想想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向老 

师提出来。

 2.质疑。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

(1)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指谁?几棵小树指谁?

(2)为什么爸爸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

  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会浮起一丝微笑?

3.引导学生体会爸爸的心愿: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 

 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4.看板书总结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   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1.   辨析课后第3题。

2.     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板书:内容―――中心思想

五.有感情自由朗读全文,质疑。

六.作业:1.抄写课后词语。2.练习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读写例话》,掌握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

教学过程;

1.   复习旧课。检查背诵课文,指名回答课文的中心思想。

2.     出示问题,学习《读写例话》。

1.   什么是中心思想?

2.     《白杨》一课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

3.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什么方法?

1.   教师小结: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要求我们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注意抓住重点词、句、段,反复阅读,使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头脑里逐渐明晰起来,然后用自己的话进行概况。

2.     阅读短文《以身作则的老校长》,学习概况中心思想。

3.     作业:阅读《邓小平同志教育子女的一件事》,练习概况中心思想。

 

 

附全文板书:                                           

     内容  ―――――――――――  中心思想

   枝干挺直                 服从需要

白杨 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  ――建设者  扎根边疆

   坚强                   无私奉献

附全文质疑:

1.   白杨树为什么能在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沙漠生长?

2.     白杨树在没有水的沙漠是怎样找到水源的?

3.     白杨树为什么能抵御风沙?

4.     在戈壁滩上的白杨树是人工种的还是自然生长的?

5.     课文中的爸爸是不是袁鹰?

6.     听着孩子的对话,为什么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为什么爸爸不直接把带孩子们去新疆的目的告诉他的孩子?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