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小学语文教案 >> 四年级语文 >> 资源正文
颐和园
        ★★★★
【字体:
颐和园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三、素质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和爱美情趣的陶冶。

能力目标  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知识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理解颐和园主要景点的美丽景色。

五、教具准备

电化教学软件、光盘、实物投影仪、古筝曲磁带、生字卡片。

六、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授法。

七、教学时间

两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指名读七组的“导读”。板书:7颐和园。

2.提问:颐和园在什么地方?(在北京西郊)预习了课文,记住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几个就说几个,互相补充)。

3.用生字生词卡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读准平舌音(栽z1i,葱c#ng)翘舌音(朱zh&),前鼻音(殿di4n),后鼻音(廊l2ngshu3ngc#ng)。

4.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二)初步理解课文

1.提出要求: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方位;默读课文后做“思考、练习1”的填空题。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检查交流

1)请学生讲说自己是怎么填写的。

2)指名将填写的几个句子连起来读一读。

4.讨论分段,并指导概括段意。

(三)学习词语

1.指导分段朗读

2.提出词语,讨论词义

1)讲解词义

琉璃瓦、横槛、宫殿、画舫。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清爽:清洁,凉爽。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

举目远眺:抬头向远处看。

葱绿:(草木)青翠。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形态各异:形状各不相同。

(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习题4规定的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哪儿吗?(颐和园)谁去过颐和园,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又大又美)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游览这又大又美的颐和园。(板书:颐和园)[启发原有认知导入]

(二)讲授新课

本段充分利用电化教学(电化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颐和园的美有初步认识,通过视觉、感觉加深印象。)

1.讲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光碟录像)请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想一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颐和园的?(在屏幕上出示填空题。“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    )。走完长廊,就到了(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    )。”(学生回答: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学生边回答边在平面图上显示箭头)。

2.作者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长廊,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长廊有什么特点?(又长又美)

你从哪句话看出了长廊的美,说一说?

1)长廊的颜色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上有红有绿十分美丽。

2)长廊的形状美,“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像一条长龙卧在万寿山脚下。

3)长廊上的画美,“每一间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画”这些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

4)长廊周围的风景美,“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一句写出了长廊两边鲜花盛开,五彩缤纷就像一条鲜花铺成的小路。

5)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十分舒畅。(配合学生的讲解,共讨论了六幅图片在屏幕上展示,扩展书本的内容,让学生通过直观的优美图片,体会长廊的特点)。

3.小结:这一段描写了长廊的颜色、形状、画、花、游人的心情等几方面的美,突出了长廊的精致美观,以及那些创造者的高超技艺。

4.指导朗读

1)谁愿意带领大家去游览一下著名的长廊,通过你的朗读,让同学们体会到长廊的美。(放古筝曲配乐)目的是在悠扬的乐曲中把学生带到如画的环境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各种感观参加学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回顾投影彩图)。

2)教师评议,再指名朗读,找同学评议。

(三)讲读第三段

(回顾投影彩图)(本段继续使用电教手段,设计图片,分别为佛香阁,远眺全景,全段注重通过对重点词语的解释,体会句子含义,抓住事物特点,以学生讲解为主,教师从中辅助,因本段文字写的景物较多,不明显,除电教手段外,还要进行讲解)。

1.作者走完长廊,又来到了哪里?(万寿山投影显示教学软件)作者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什么?请同学看图回答。(佛香阁、排云殿)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万寿山雄伟壮丽,佛香阁巍峨壮观,排云殿金碧辉煌。)

1)“耸立”指高高的直立,这个词说明了佛香阁巍峨雄伟。

2)“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亮”表现了佛香阁的建造气势恢弘。

3)“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体现了佛香阁的造型精巧。

4)“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说明排云殿很多,“金碧辉煌”指宫殿十分雄伟,像一朵朵金光闪闪的云排列在佛香阁下面。

(学生边讲解边练习朗读,要求读的时候,能充分展示出在万寿山脚下所感觉到的那种壮美气势。教师给予评议和指导。)

2.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万寿山的这种美?(第四自然段)

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出示本段文字的投影,看句子讲解)

1)“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万寿山很高,站在半山腰就可以看到大半景色。这里的“大半景色”指的是山前的景色,因为作者的观察点是在佛香阁前面,所以后山的景色看不到。

2)“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山很高,从半山腰望去能看到掩映在绿树中的屋顶和红红的宫墙。

3)“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这句话也体现了万寿山的高大,向前望,美丽宽阔的昆明湖变成了一面镜子,一块碧玉。

4)“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由于山高离得很远,所以看不到静静的湖面上浅浅的波纹。

5)“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这一句更加说明了万寿山的高,站在半山能望见城里的景物。

3.指导朗读

1)指名读,注意重点词要读出重音。例如“大半”、“静”、“绿”、“一点儿”等。

2)教师评议,找学生练读。

3)齐读第三段,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4.小结:这一段描写了作者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半山腰所见的景物,突出了万寿山雄伟壮丽的特点。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来到了哪里?

(四)自学第四段

(本段采用以读带讲的方法,让学生自读、练读、比读,读得好了就说明体会得深了,以检查取得的结果,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的情况,训练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

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讨论,说一说昆明湖有什么特点?

1.同学自由讨论。

2.指名发言,检查自学情况,其它组的同学补充发言。

3.每组选出代表读课文,比一比,那一组读得好。

4.教师小结:这一段写了昆明湖的静和绿,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秀美的风景画。在颐和园中除了精美的长廊,壮美的万寿山,秀美的昆明湖,还有哪些美景呢?(学生自由回答:例如智慧海、知春亭、大戏台、玉带桥、石舫……)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引读)“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学生齐读)“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5.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作者按游览的顺序,以万寿山为中心,描写了长廊、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几处景物的特点。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板书)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思考、练习”12

2.按预习要求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

九、板书设计

6  颐和园

[1]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