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小学语文教案 >> 四年级语文 >> 资源正文
会摇尾巴的狼
        ★★★★
【字体:
会摇尾巴的狼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像狼一样的坏人本性是不会改变的,要善于识别他们的花言巧语,不受其蒙骗。

2.继续学习结合上下文读懂句子、理解课文的方法。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会用“毫不犹豫”、“的的确确”造句。

4.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狼的表现的变化,认识狼狡猾、凶恶的本性;理解老山羊几次说话的意思,弄清老山羊是怎样逐步识破狼的本来面目的。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生查字典认识生字、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三、教学过程

(一)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1.复习巩固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

教师继续将预习引入课堂,引导学生按照读课文,画生字、查字典、选字义的步骤自学生字,借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本课生字要求掌握以下方面:

(二)检查自学。

1.指名让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本课生字较多,朗读时应注意提醒学生读准字音。如:“善sh4n”、“伸sh5n”、“拾sh0”、“嚷r3ng”等,“陷”字易错,应读“xi4n”,不要读成“xu4n”。

2.识记字形。

“嚷”,左右结构,右半部共17画。

“陷”,左右结构,右上方是“ ”,右下方是“臼”,注意中间左右各一小横,不要写成一大横。

“善”,上中下结构。上边是“羊”,中间是“ ”,下面是“口”。

“猾”,左右结构,左边是“犭”旁,右边的“骨”字,上半部里面是“ ”不要写成“ ”。

3.教学中可采用区别形近、同音字的方法作巩固练习。

例:陷(        性(         骗(   

焰(        姓(         偏(   

狡(        猾(         狠(   

郊(        滑(         很(   

(四)理解词语。

本课生字、词较多,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课文内容比较词义的方式理解词语。

1.查字典,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

狡猾——“狡”是狡猾、诡诈的意思。“狡猾”在课文中形容狼不老实、诡计多端、不可信任。

轻蔑——“蔑”在这里是小的意思,“轻蔑”在文中指老山羊识破了狼的诡计,轻视、瞧不起它。

的的确确——的确、完全确实的意思。在本课指狼着急了赶忙说自己是真正的狗,没有一点假。

毫不犹豫——毫,一点儿,犹豫,拿不定主意。“毫不犹豫”是一点儿也不迟疑的意思。本课是狼说自己在救小鸡时,丝毫没有迟疑,一下子就拿定了主意。

2.比较词义,理解词语。

“善良”与“驯良”都含有好、善良的意思。不同点:“善良”是形容心地好,纯洁正直的意思,“驯良”还带有非常听从主人使唤的意思。

3.注意多义词的用法。

“收拾”是多义词,常指整理、收藏的意思。本课中在“猎人会来收拾你的。”一句中,“收拾”带有惩罚的意思,指猎人会来把狼杀掉。

(四)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这是一则寓言,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梗概。知道课文讲的是一只掉进陷阱里的狼,用欺骗和威胁的手段让老山羊救它。老山羊从它的花言巧语和硬尾巴上认出它是一只凶恶的狼,没有受它的骗。

(五)作业。

熟读课文,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联系上下文读懂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分析狼的表现变化,认识狼狡猾、凶恶的本性,同时弄清老山羊识破狼的本质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读题、设疑。

1.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提问,在你印象里,狼有什么特点?

2.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后,你有什么想法?

1)狼怎样摇尾巴?

2)它为什么要摇尾巴?

3)狼向谁摇尾巴?

(二)学生带着上述问题初读课文,思考问题的答案,并标画出有关内容。

(三)指名回答问题,把句子补充完整。

1.狼向________摇尾巴。

2.狼摇尾巴的原因是:

1)掉进陷阱,怎么也爬不上来。

2)想装狗欺骗老山羊,然后吃掉它。

3)狼掉进陷阱、爬不上来,想装成狗让老山羊救它,所以摇尾巴。

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哪一种理由是正确的?教师采用这种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借以培养学生周密思考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四)读课文,抓重点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狼和老山羊有几次对话?

2.指名回答后,读第一次对话,让学生想一想狼为什么跟羊打招呼,还称老山羊是好朋友?

1)出示句子,比较哪句话的意思更准确?为什么?

“狼掉进陷阱里,爬不上来。”

“狼掉进陷阱里,怎么爬也爬不上来。”

让学生反复读句子,通过比较认识到第二句比第一句多加了“怎么爬也”这四个字,表示爬了好多次都没有办法爬上来。这样描写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具体、更准确。

2)讨论: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让学生明白狼遇到了麻烦,急需别人帮助。可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句中的感情色彩。

3)狼和羊是不是好朋友?狼为什么称老山羊为好朋友?

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再次讨论,弄清狼称羊是好朋友,是为了和老山羊拉关系、套近乎,目的是想让老山羊救它出陷阱。从中可以看出狼很狡猾。

4)让学生读狼打招呼的话,要把狼讨好、献媚的语气读出来。

(五)让学生默读29自然段,思考:狼几次说自己是狗?每次是怎么说的?都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1.指名回答问题。

第一次:老山羊听到招呼就停下来,狼称自己是“忠诚”、“驯良”的狗。

第二次:老山羊说它“很像狼”,狼谎称自己是“狼狗”,“跟羊特别亲。”

第三次:狼谎说自己“的的确确是狗”,而且还使劲摇尾巴。

2.出示重点句,让学生思考狼谎说自己是狗是怎么说的?读后你有什么想法?

出示句子。

“你不认识了吗?我是又忠诚又驯良的狗啊!为了救一只掉进陷阱的小鸡,我毫不犹豫地跳了下来,没想到再也爬不上去了。唉!可怜可怜我这善良的狗吧!”

这番话是在狼见到老山羊很厚道,听到招呼就停下来,便趁老山羊不了解情况下骗它说的。这是狼第一次谎称自己是狗。这段话共有四句。第1句狼先用一个反问句表示它早就认识老山羊,显得彼此很亲热。第2句再用一个感叹句表明自己是狗,是羊的好朋友。第3句用救小鸡的谎言标榜自己的勇敢、善良,以骗取老山羊的同情。第4句是求老山羊对它发发善心。由此可以看出狼的伪善与狡猾。

3.想一想狼说的四句话,应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分析狼当时的心理、神态,用适当的语气朗读,要突出表现狼的虚伪与狡猾。可引导学生加动作表演。

4.指名朗读这段话。

 

(六)指名读45自然段,思考狼第二次谎称自己是狗是在什么情况下?怎样说的?

1.指名回答。

狼听老山羊说它“很像狼”时急忙辩解说自己是“狼狗”,“跟羊特别亲”;接着又讨好,发誓“我一定好好答谢你,给你舔毛,帮你捉虱子……”

2.句中省略号表示什么?

这句话的结尾用省略号表示狼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老山羊打断了。

3.想一想狼说话时的神态是什么样儿的?它为什么“半闭着眼睛”同老山羊说话。

4.出示句子,让学生判断。

1)因为狼正在说谎,它不敢正眼看老山羊。(   

2)狼爬了半天也爬不上来,它累了。(   

3)狼假装成狗、半闭着眼睛是想掩饰眼里的凶光。(√)

5.指名读狼说的话,要读出狼讨好、假装发誓的语气。

(七)学生自读68自然段。思考:狼是在什么情况下谎称自己是狗?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1.指名回答。

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明白,狼第三次说自己是狗,是在老山羊识破它的花言巧语以后。狼急忙说自己“的的确确是狗”。并且“使劲”摇了几下尾巴。因为会不会摇尾巴是狼和狗的一个显著区别。狗的尾巴比较灵活,柔软,可上竖或下垂,摇起来很轻松。而狼的尾巴比较硬,很难摇动。课文中用“使劲”和“扑扑扑”来表现狼摇尾巴时的特点,既反映了它着急的心态,也进一步说明它是伪装的。所以“老山羊看到了这条硬尾巴,心里全明白了。”

2.指名读句子,把狼着急的语气读出来。

“明日”是什么意思?老山羊明白了什么?指名回答。

“明白”是清楚、了解的意思。这时老山羊已经完全识破了狼的真面目。这个口口声声称自己是狗的家伙,实际是只狡猾的狼。它凶恶的本性没有改变。它前面说的都是假话,目的是想哄骗别人搭救它出陷阱。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理解老山羊几次说话的意思,弄清老山羊识破狼的本来面目的经过。

2.学习老山羊善于识别狼的花言巧语,不被它蒙骗。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老山羊几次说话的意思,弄清老山羊识破狼的本来面目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911自然段。

(二)课堂讨论。

1.老山羊怎样发现它是狼的?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答案。

1)让学生小声自读课文,找出老山羊与狼五次对话。

2)指名读老山羊说的话。

3)理清老山羊识破狼的真面目的过程。

第一次:上前询问。

第二次:产生怀疑。

第三次:绝不是狗。

第四次:肯定是狼。

2.老山羊识破狼的真面目后,它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1)指名读老山羊说的话。

2)出示句子,比较句意。

“你再会摇尾巴,也还是凶恶的狼。”

“你会摇尾巴,也还是凶恶的狼。”

3)讨论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学生读句子后弄清第1句比第2句多了一个“再”字,表示狼不论怎么来回摇尾巴,结果都一样。在语气上比第2句肯定,感情色彩更加强烈。再加上后面补充一句“你干尽了坏事,谁也不会来救你的。”这句话用否定的句式表达了肯定的意思。说明老山羊不会受狼的欺骗,绝不会救它,而且断定别人也不会救狼。

3.狼的谎言被老山羊识破后,狼怎么说?怎么做的?老山羊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

4.指名回答后,出示句子,比较句意。

1)狼露出了凶相。

2)狼终于露出了凶相。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写得更确切,为什么?

经过讨论,让学生懂得第2句比第1句多用了“终于”一词,说明狼的凶相是固有的,只是先前把凶相隐而未露。这时让学生再读狼说的话体会用词的准确及其中的感情色彩。要把狼穷凶极恶的语气读出来。

5.老山羊是怎么说怎么做的?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

6.指名回答,课堂讨论。

1)“轻蔑”是什么意思?老山羊这时为什么“轻蔑”地看了狼一眼”?

在这里“轻蔑”是小看、瞧不起的意思。老山羊识破狼的诡计,揭露了它的本来面目,尽管狼用“吃掉你”来威胁老山羊,但老山羊蔑视狼的凶相,断定狼不会有好下场,“猎人会来收拾”它。

7.老山羊说的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这时老山羊已经认清了狼的真面目,指出它“干尽了坏事”,并表明坚决不会救狼的态度,应该用轻蔑、坚决的语气读。

8.读后讨论:你喜欢老山羊吗?为什么?

讨论中要让学生学习老山羊遇事沉着冷静,善于分析思考,善于识别真假,对坏人有高度的警惕性。

9.分角色朗读课文。

1)同桌分角色朗读练习。

2)各组选派代表作朗读表演。

10.读后讨论: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像狼一样的坏人本性是不会改变的。我们要善于识破这种人,不要受其蒙骗。

11.联系实际让学生讨论:你见到“会摇尾巴的狼”这类人吗?他们是什么样的?

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懂得寓言故事说明的道理,还要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加深理解,提高识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增强防范意识。

【板书设计】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