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小学语文教案 >> 四年级语文 >> 资源正文
李时珍
        ★★★★
【字体:
李时珍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李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而学医的好思想,学习他在重编《本草纲目》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严谨的态度和忘我的精神。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3.通过重点段的教学,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

1.着重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和他怎样为编写作准备。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认识生字,了解字义,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三、教学过程

(一)简介李时珍。

教师谈话简介李时珍。李时珍是明朝的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的一生成就很多,他为了编写《本草纲目》,研读过八百多种医药书籍和有关资料,为了考察访问,采集标本,行程一万余里。他编写的《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科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

(二)学生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文中生字、词及不懂的词句。

2.教师指名7个同学读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3.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课文中有的字是多音字或是易读错的字,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读准这些字在课文中的读音。如:重ch$ng、行x0ng、载z3i、累l7i、籍j0、凑c^u。讲课中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选择词语中带点字读音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区分。

4.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16个生字。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填表法做分析字形结构的练习。如:填表、按要求给生字分类。

5.课堂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1)在分析字形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可采用旧字加偏旁部首、旧字换偏旁部首的方法。对于生字中易错的笔画,教师要用红粉笔描出,以提醒学生重视。如:“拜”左边是手字旁变形,最后一笔是“竖撇”,不要写成“竖钩”。“凑”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2)用形近字、同音字组词的方法进行巩固练习。

校(        戴(         帜(         骗(   

效(        载(         职(         编(   

泽(        征(         伴(         决(   

译(        症(         判(         缺(   

造(        珍(         仿(         钢(   

酷(        诊(         访(         纲(   

(三)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本课中出现4个字的词语较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词中重点字的意思,进而达到理解词的意思。如:“严寒酷暑”一词,教师可引导学生把“酷”作为重点字,查字典确定在“严寒酷暑”一词中,“酷”的解释为“极、程度深”。接着,教师再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带有“严寒酷暑”一词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读一读,结合生活实际讨论,体会出“严寒酷暑”在本课中的意思为李时珍无论在非常寒冷的冬天,还是非常炎热的夏天,都在赶路,都在爬山,都在采药。

2)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救死扶伤——救:帮助,使脱离困难或危险。扶:扶助。抢救快要死的人,照顾受伤的人。现在形容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崇高精神。

疑难病症——疑:不能解决的,不能断定的。病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世代行医——行:实际地做。祖祖辈辈当医生为人治病。

本草纲目——世界医药科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全书共52卷,记载药物1892种,药方11096个,药物形态图1160幅。先后被译成拉丁、法、日、朝、德、英、俄等10余种文字,流传全世界。

诊费——诊:医生为断定病症而察看病人身体内部外部的情况。费:诊治疾病所收的钱。中医专指药费以外的诊断病情所收的钱。

(四)作业。

1.书写生字及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李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而学医的好思想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通过重点段的教学,进行弄懂自然段意思的训练。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着重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二)进行弄懂自然段意思的训练。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导言:在我国医学史上涌现出很多有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们为了解除百姓的疾苦,历尽千辛万苦,创建了中国医学的宝库,为中国人民及世界人民作出了贡献。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今天我们要了解和学习他们之中的一位。请学生齐读课题。

2.导入新课后,教师出示李时珍的画像后提问:李时珍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谁能用以下几个词语说一句话,来介绍一下李时珍。随后教师用卡片出示课文中的主要词语——医学家、伟大、本草纲目、药物学家、湖北、蕲春。让学生用不同的句式训练说话。

1)我国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是湖北蕲春人,他写了一本书叫《本草纲目》。

2)《本草纲目》是我国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编写的,他是湖北蕲春人。

3)李时珍出生在湖北蕲春,他是我国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曾经编写过《本草纲目》。

让学生这样连词成句介绍人物,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了李时珍的身份和贡献,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谈话导入:李时珍在怎样的情况下立下当医生的志愿?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23自然段。

(二)学习23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23自然段,用“——”标出“父亲”对李时珍学医不同态度的两个句子,再从这两个句子中找出两个表示意思相反的词,用“△”标出。即不愿意和同意。

2.学生标画后,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想一想,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通过默读思考,对这两句话进行比较,提出问题:李时珍的父亲先不愿意让他学医,后来为什么又同意了?

3.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解疑。组织学生讨论:父亲“不愿意”的原因是什么?“同意”又是为什么?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因为那时候行医是被人看不起的职业,医生的生活比较清苦,父亲出于对儿子的爱,所以不愿意李时珍当医生。

因为李时珍看到医生能救死扶伤,就立下行医的志愿。从此,他就处处留心向父亲学习,暗自记下不少药方。在父亲想不出有效的药方时,他能说出对症的良方。他的坚定志向和好学精神感动了父亲,所以父亲才同意他学医。

以上教学,教师引导学生经历了对课文内容由初步理解——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既训练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又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李时珍行医的目的是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丝毫没有考虑到他个人的利益,他的思想境界是崇高的。

4.谈话导入:李时珍不仅有远大的志向,还有实际行动,使得他22岁开始给病人治病。课文除了写李时珍立志学医,还写了什么?板书:编书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引导学生围绕编书质疑。

1)李时珍为什么要编写《本草纲目》?

2)李时珍是怎样编写《本草纲目》的?

3)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结果如何?

教师可以将学生提出的问题逐一板书出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接着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质疑的问题展开教学。

2.引导学生答问解疑第一个问题:即李时珍为什么要编写《本草纲目》?

1)课文中哪个自然段说明这个问题?

学生速读课文后,知道是课文中的第4自然段。

2)让学生默读第4自然段,标出有几句话,想想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将第4自然段分成三层,思考每层的意思是什么?

3)组织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集体讨论。

4)在学生初步了解层意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概括第4自然段的意思。

教师出示幻灯,针对课文第4自然段第三层写的是什么,让学生比较异同。

①让学生先读第1、第2两句,看看有什么不同?

2句比第1句多了“完善”一词。

②引导学生理解“完善”一词。

“完善”即完整又很好。

③为什么要添上“完善”一词?

因为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所以要编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④旧的药物书有哪些缺点?

指名让学生读第4自然段第2句话,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明确:旧的药物书有三大缺点:不全面、不详细、有错误。

⑤教师及时点拨,旧的药物书有这些缺点,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你能联系实际说说吗?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调动了学生积极性,训练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对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一书的必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⑥指名读幻灯中的第2句和第3句,想想第3句多了什么词?为什么用上这个词?

3句多了“重新”一词。因为旧的药物书有毛病,所以要重新编写。

⑦教师可追问,从这里看出李时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对病人高度负责的人。

⑧指名分别读幻灯中的句子,请同学们想一想:在这三句中,哪一句可说明第4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在分析的基础上学生选择了第3句。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三个句子的异同,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领会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深刻性;还沟通了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为理解自然段意思奠定了基础;而且使学生体会出李时珍具有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

(四)有感情地朗读14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李时珍在重编《本草纲目》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严谨的态度和忘我的精神。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着重理解李时珍怎样为编写《本草纲目》作准备。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朗读全文。

(二)学习第5自然段。引导学生答问解疑第二个问题:李时珍是怎样编写《本草纲目》的?

1.为了写这部完善的药物书,李时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学生速读第5自然段回答。李时珍从两方面作准备:一是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二是亲自到各地去采药。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李时珍是怎样到各地去采药的。

①幻灯出示句子。

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出产药材的名山。

②指名读句子,想一想,李时珍为了采药,做了什么?从中看出李时珍具有什么品质?

③集体讨论:

李时珍为了采药,走遍了出产药材的名山。从中看出李时珍不怕困难。

④让学生说一说句中哪些词语最能反映出这个品质?

“走遍”指出产药材的名山,李时珍能去的,都去了。从这个词可看出李时珍不怕困难。

“不怕山高路远”指山再高再险,李时珍也要上;路再远,再艰难,李时珍也要去。从这儿可看出李时珍不怕困难。

“不怕严寒酷暑”指无论是非常寒冷的冬天,还是非常炎热的夏天,李时珍都在赶路,都在爬山,都在采药。从这儿看出李时珍不怕困难。

教师在学生找出的重点词语下面做重点符号,为指导学生朗读服务。

⑤有感情地朗读。

怎样读,才能突出李时珍具有不怕困难的品质呢?

在学生品词、品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重读“山高路远”、“严寒酷暑”、“走遍”,突出困难之多;读两个“不怕”稍加停顿,突出李时珍不畏艰难的精神之可贵。

采用范读、评读形式朗读句子,加深理解。

⑥小结学习方法。

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学习上述句子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思考:是分几步读懂句子的。

幻灯出示学法:

⑦运用上述方法,学习第5自然段的第345句。

学生按上述方法自学345句,然后小组讨论,再集体交流。

从第3句可看出李时珍不怕困难。

从第4句可看出李时珍虚心好学。通过挖掘“上万里路”、“千百个”及“拜访”等词的含义加深理解。

从第5句可看出李时珍具有科学态度和献身精神。通过挖掘“亲口品尝”一词的含义来理解。

⑧师生合作读第5自然段,加深对李时珍崇高品质的认识。

3.谈话导入:李时珍花了整整27年的时间,终于编写成了著名的药物书《本草纲目》。后人是怎样评价它的呢?

(三)学习第7自然段。引导学生答问解疑第三个问题: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结果如何?

1.学生自由读第7自然段,边读边想:为什么说《本草纲目》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引导学生抓住以下词语体会:“一百多万字”、“一千八百多种”、“每一种”、“几国”、“世界流传”。

从上述词语可体会出《本草纲目》是一部全面、详细、正确、完善的药物书。李时珍不愧是一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2.齐读第7自然段,加深理解。

(四)总结全文。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让学生做填空练习,达到总结全文,回归整体的目的。

1)因为李时珍(    )所以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2)因为李时珍(    )所以父亲同意他学医了。

3)因为李时珍(    )所以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4)因为《本草纲目》(    )所以说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5)因为李时珍(    )所以说他是我国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板书设计】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