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小学语文教案 >> 三年级语文 >> 资源正文
不懂就要问
          ★★★★
【字体:
不懂就要问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理解由这些生字组成的生词和熟字组成的新词语。2.能按要求完成课后练习第23题,能正确回答练习第1题中的两个问题。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孙中山思考的问题和他回答同学的那两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2.重点理解“学问”、“照例”、“私塾”等词语。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1个生字,掌握它们的音、形、义,并能正确书写。

(二)掌握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并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三)能借助拼音,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会并掌握11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字义、词义。

(二)初读课文后,认识到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中做到勤学好问,是不容易的。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12不懂就要问

2.谈话导入:简介孙中山(可挂画像)。

同学们听说过孙中山这个名字吗?他是广东人,生于1866年,于1925年因病去世。他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早年就有志反清。曾任中国同盟会总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遗嘱主张,“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写孙中山先生小时候的一件事。

(二)让学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借助拼音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标出课文自然段,想想课文讲了孙中山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3.指名二人读课文,回答问题。

(共9个自然段。本课书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

4.指名读本课由生字组的词,全班对对。

(三)自学生字,记住字音、字形,了解字义、词义,不懂的词语查字典。

(四)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再齐读。

强调读音:懂d%ng;诵s^ng;例l@;呆d1i;圈qu1n

2.纠正重点字、易错字的字形,交流方法。“诵”用把“通”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至”用把“到”去偏旁的方法记忆。

“例”用把“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

“厉”里面是“万”,不要写成“力”。

“题”要与“提”字区别用法、写法。

3.练习组词,口头把生字各组几个不同的词语。然后齐读“读读写写”的词。

4.理解词义。(提出文中不懂的词讨论)

私塾:旧时私人(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

吓呆:吓,害怕。害怕得呆住了。说明非常害怕。

戒尺:旧时私塾先生用来打学生手心的板子。

霎时:指时间很短。

厉声:严肃而厉害的声音。

学问:在课文中指知识。

照例:照,按照;例,规定。按照一向的做法。

鸦雀无声: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儿声音。

摇头晃脑: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在本课形容同学们正背得起劲的样子。咿咿呀呀:形容读书的声音。

胡里胡涂:形容对事情一点儿也不明白。

(五)指导书写:老师板书指导学生抄字头。

“懂”: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写紧凑些。

“照”上下结构,上边大,下边要小。

“题”半包围结构,写时把“是”字的一捺要伸向右半边,托住“页”。

(六)作业。

1.写生字。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讲读课文,理解内容,能回答课后练习第1题的两个问题。

(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认识到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中做到勤学好问,是不容易的,教育学生学习这种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孙中山思考的问题和他回答同学的两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二)理解“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的道理,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做到勤学好问。

(三)能正确流利地读好这篇较长的课文。

三、教学过程

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提问:

1)孙中山小时候读的什么书?那时候怎么上课?

2.理解词语“私塾”、“至于”。

3.小结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先生只让背诵,从来不讲。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本段,思考问题,并在文中标出有关语句。

1)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先做什么,接着做什么,后来又做什么?

2)理解词语“照例”、“流利”。这两个词说明了什么?板书这两个词并讨论。

(“照例”就是按照平常的做法。“流利”就是读得很通顺、熟练。说明了孙中山每天到校都是这么做的;他学习认真、成绩好。)

2.提问:孙中山向老师提出了什么问题?是在什么情况下提问的?

(孙中山不满足于只会背,不理解意思的现状,他认为糊里糊涂地死记硬背而不懂得意思是没有用的。由于这个原因,孙中山“壮着胆子”,向老师提出讲解有关教材意思的要求,渴望老师帮助,态度非常诚恳。

3.小结段意:

孙中山读书认真,功课完成得很好。有一天,他因为不懂书里的意思就站起来请求先生讲解。

过渡:孙中山这一问引起了什么?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三)学习第37自然段。

1.默读第47自然段,理清思路。

思考:每一自然段讲的是谁?怎么做的?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

2.指名5人读,每人读一段后回答问题。(第3段讲同学们吓呆了;第4段讲先生厉声责问孙中山会不会背;第5段讲孙中山背出了这段书;第6段讲先生答应讲解;第7段讲先生详细讲解,学生认真听。

3.从这几段课文中找出反映当时课堂气氛和先生态度的词语,讨论理解回答。板书:吓呆、鸦雀无声、拿着、厉声。

4.提问:先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变了呢?

(孙中山“一字不漏”地背诵,说明他确实已经完成了先生留的功课,他写得很认真。他要求先生讲文章的意思,是想进一步理解所背的文章内容,而不是无理取闹。所以先生才改变了态度,破例给孙中山讲解书中的内容。)

板书:收起,讲得详细。

5.把37自然段连起来读一遍,要读出文中先生态度的前后变化的语气来。

过渡:孙中山为什么要提这样的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四)学习第89自然段。

1.指名读第89段,思考回答:

1)什么叫“学问”?孙中山是怎么理解学问的?

2)孙中山为什么敢向先生提问?为什么认为“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呢?

2.讨论回答问题。(然后老师补充总结)(“学问”在这里指的是知识、学识。孙中山认为要想求得真正的知识,就是“不懂就要问”,要问个明白,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为了弄清书里的道理,为了学到知识,他当时宁愿挨打,这种精神是可贵的。在当时情况下,孙中山敢于提出问题是一件不寻常的事,是需要有胆量,有魄力的,是求知的强烈欲望促使他这样做的。孙中山这种认真读书、不懂就问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3.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五)流利、有语气地朗读全文,讨论: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让学生在文中圈画出反映孙中山勤学好问的词句,再用自己的话有顺序地说一说。)

(六)作业。

1.写本课生字词和“读读写写”的词各三遍。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练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巩固复习生字新词,会听写字词。

(三)做课后作业练习第3题,看拼音写句子。

二、教学重点、难点

看拼音写句子,完成课后练习3,提高拼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练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老师进行朗读指导。

1)课文中的问句和感叹句,要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如“这样胡里胡涂地背,有什么用呢?”这句话反映了孙中山认为胡里胡涂背没有用这一看法,要用反问表示肯定的语气;“……不怕挨打吗?”这句话是那个同学不明白孙中山怎么敢问的,要读出疑问的语气;“你会背了吗?”是先生厉声问的,要读出严肃、生气的语气;又如“请您给我讲讲吧!”应读得稍重些,表示出恳求、期待的语气。

2)第三段是一个长句,要读出课堂上当时紧张的气氛。可按下面的停顿和重音来读。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二)巩固复习生字新词。(出示小黑板)

1.比一比,组词语。

列(            孙(            通(    

例(            孔(            诵(   

提(            厉(            堂(   

题(            历(            党(   

2.给下面的字加部首组成生字,再组词语。

董(    ________             昭(    ________

卷(    ________             木(    ________

3.填空组词语。

弄清(          摇头(          胡里(   

连连(          壮着(              )无声

4.从下面的词语中各找出两组近义词和反义词填空。

照样

认真

糊涂

详细

马虎

仔细

明白

照例

近义词:(    )——(                    )——(   

反义词:(    )——(                    )——(   

5.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

sh$u sh*         li8 l@

sh$u  sh*       如(li8 l@

打(1i 2i              清(n^ng n^u

挨挤挤(1i 2i          qu1n ju4n

6.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看拼音写句子。

1)心里拼读,对齐拼音写汉字,默读句子。

2)指名读拼音写出两句话,纠正错的,再齐读。

(三)听写本课生字词。

(四)作业。

1.把听写中的错词各改三遍。

2.写课堂练习题。

3.熟读课文。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