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小学语文教案 >> 三年级语文 >> 资源正文
庐山的云雾
        ★★★★
【字体:
庐山的云雾
作者:蒋玉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课文的写法,用总分段式学写一段话。

【教具准备】有关庐山的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出示挂图,简介庐山的云雾。

庐山在我国江西省九江市南,四季风景如画。庐山峰奇山秀,瀑布闻名中外。最神奇的要数庐山的云雾了。庐山的云雾既浓又多,并且变幻莫测,姿态万千,是庐山的一大奇景。

2、揭题。(板书:庐山的云雾)

3、谈话导入:庐山的去雾这一神奇的景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通过学习我们就知道了。

齐读课题:7、庐山的云雾

4、范读课文或放录音带。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学要求。

读准生字词,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写的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互相讨论:每段写了什么?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小黑板出示生字词,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并说说这段主要写什么?

(这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1自然总写了庐山云雾多和美,第23自然段分别写了庐山的云雾的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三、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课文主要描写了庐山云雾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四、教学生字词。

1、突出指导下列字形:

幻:左边不能写成“  ”,右边不能多“  ”。

添:右上边是“天”不是“夭”;右下边是“  ”三点在一线上。

2、重点理解词语。

弥漫:(雾气)充满;布满。

幽谷:幽深的山谷。

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流连忘返: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可引导学生查词典、读课文,找近义词等方法帮助理解。)

五、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习字册》上描红,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引背。

a.第一句:

“秀丽”什么意思?(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

用“秀丽”说一句话。

①用在句子前面;②用在句子后面。

齐读这句,突出“十分秀丽”。

b.第二句:

“尤其”是什么意思?(用换词的方法理解)

庐山的云雾特点在哪里?(引导读书,找出“变幻无常”)

用自己的话说说“变幻无常”的意思。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2句。

c.第三、四句:

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云多)启发想象

引读:

师:在山上游览  生:   

师:漫步山道    生:   

指导朗读,体会这种情境。

3、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并引导背诵。

4、小结:围绕云雾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总写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色彩。

三、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自读课文,用“~~”画出中心句。

2、齐读中心句,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庐山的云雾哪个特点来写的。

板书:千姿百态。

3、轻声读课文,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

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读书回答)

4、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打比方)

5、齐读中心句,引读分述部分:

师: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    生:      

    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    生:      

    云雾弥漫山谷            生:      

    云雾遮挡山峰            生:      

(感悟总述和分述的关系,体会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千姿百态”的)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的作用并引背。

7、联系语境说说“笼罩”、“缠绕”、“弥漫”的意思,练习用“千姿百态”造句。

(说话中指导把“千姿百态”用在句子的不同部分)

8、小结: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9、讨论学法:

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清总分关系——感受云雾景象——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3自然段。

学生自学后,引导学生谈感受。

1、指名读第3自然段,读后评议。

2、读了这段后,你读懂了什么?

(这段是围绕“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写的,“瞬息万变”是变化又快又多的意思……)

板书:瞬息万变

3、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再读课文用笔画出描写云雾变化多、变化快的词句,想想作者是怎样写“瞬息万变”这个特点的。

(结合回答指导朗读)

4、这节的最后为什么用上了引号呢?

5、小结:作者就是这样抓住“瞬息万变”这个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打比方的方法,把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这个特点写具体、写形象的。

6、指导背诵。(引读、轮读、试背)

7、过渡:正因为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到那里游览、观光的人们流连忘返、赞不绝口。

五、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总结全文。

1、配乐朗读全文。

2、小结:课文用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板书:

 

                       

8、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