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本课是看图读“词串”识字。全课是12个词语,分成4组,1、2、4组末字押韵,并配以相应的情景图画,分别介绍了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这4个传统节日及其常见的民间习俗;篇尾图可供学生联系新学词语,展开想象、练习说话、开展活动。本课训练重点是识字、写字。
学情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包饺子、赛龙舟、赏月的欢乐场面,联想节日中“粽子、月饼”等丰富可口的食品,感受今天幸福的生活。词语理解上不必花太多时间,大部分是学生熟悉的。“拜年、踏青、团圆”这3个词语可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来理解。引导观察每个生字字型,整体把握各个部件之间的组合图形;注意难写字在田字格中的布局,以求书写美观。
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手字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民间风俗。
实践活动:课后查阅资料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由来。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1、认读词语。学写4个生字。
2、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民间风俗。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你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我们刚刚过完什么节?春节欢乐的气氛还未散去,我们又回到了校园。这节课我们一起再来回味春节欢快的场面。
二、指导看图,学习部分生字词
(一)出示第一幅图,观察说话。
1、 这幅图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干什么?(出示:饺子)认读并指导记忆。
2、 过春节了,你们都干了些什么?(相机出示:拜年)指导认读。
3、 指导韵读:春节、饺子、拜年。(读出欢乐、喜庆的语气)
4、 练说:(1)看图说一段话,用上“春节、饺子、拜年”。(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
(二)出示第二幅图,观察说话。
1、 你能从图上看出是什么节日吗?
2、 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节日,在4月4、5或6日。
3、 清明节前后人们会干些什么?(相机出示:扫墓、踏青)认读并理解词义。
4、 看图,清明节少先队员在干什么?
5、 指导韵读:清明、扫墓、踏青
三、指名读生字词,齐读生字词。1、认读,正音。2、用“饺、扫、墓”扩词。
四、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你们知道了哪两个传统节日?春节,民间风俗是什么?清明节呢?
五、指导书写“饺、拜、扫、墓”
1、“饺、拜、扫”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左窄右宽)
2、“拜”:手字旁,是“手”的变形,右边是4横加竖。
3、“墓”:自上而下,每个构字部件都要写得扁些。
4、学生在《习字册》上临写。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1、认读词语。学写另4个生字。
2、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民间风俗。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哪两个传统节日?民间风俗是什么?(齐读前两行词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下面两行词。
二、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想一想这是什么节日?(出示:端午、龙舟)指导朗读。
2、通常人们还会吃什么?(出示:粽子)有谁知道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
3、指导韵读。
三、出示第四幅图,观察说话。
1、 你能从这幅图上看出是什么节日吗?(出示:中秋)
2、 中秋节,人们会干些什么?(出示:月饼、团圆)
3、 出示“月饼”:指名读。注意后一个字是轻声。
4、 出示“团圆”:指名读。齐读。
5、图上哪儿看出全家团圆了?为什么大家边吃月饼边赏月?
6、古代有一个著名的诗人在中秋夜写了一首思念故乡、亲人的诗,你们知道是哪首诗?
7、中秋节,驻守在边防的解放军叔叔能回家和亲人团圆吗?
8、指导韵读。
四、指导韵读《识字1》:多种形式练读,读出节日的欢乐。
五、指导书写生字:1、重点指导“踏、端”。2、学生在《习字册》上练习。
六、课堂练习:看篇尾图,说几句连贯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