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小学语文教案 >> 二年级语文 >> 资源正文
小马过河
        ★★★★
【字体:
小马过河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四周”、“如果”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指导“蹦、甩”的书写。

2.“匹、昨、周”容易写错。

3.“45”自然段是教学重点。

4.第7自然段中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的话。以及第8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既……也……”是理解的重点和难点。

5.明白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借助拼音读课文,认读生字。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借助拼音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读准下列字的读音:匹p!、磨m^坊、刚没m^小腿、为w6i难。

三、教学过程

(一)借助拼音读课文。

1.请你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

2.看谁能读准下面字的读音?

    小腿 

p! m^ m^ w6i

3.同学之间互相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不出错。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中写了几个小动物?

如:课文中写了小马、小马的妈妈、老牛和松鼠4个小动物。

2)想一想,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

学生能简要回答出:课文写了小马驮着半口袋麦子去磨坊,路上被一条河拦住了去路,它不知河水是深还是浅,就去问老牛、松鼠,结果老牛说水浅,松鼠说水深,小马不知怎么办才好,就回去问妈妈,听了妈妈的话,小马亲自去试,终于趟过了河。

(三)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45自然段是教学重点。

(二)第7自然段中小马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的话,以及第8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通过理解课文,明白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1自然段。

读一读这一段,说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有一天,老马让小马干什么呢?请你读一读第2自然段。

如:老马让小马把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小马很愿意。

2.同桌同学分角色练习读老马和小马的对话,看谁读得好。

3.指名分角色读这段,师生评议。

如:××同学读出了小马接受任务时高兴的心情。

再如:××同学读得很好。一听他的声调就是“一匹老马”在说话,他还读出了老马见小马很愿意做事的高兴的语气。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小马驮着麦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难?请你读一读第3自然段。

1)学生阅读该段后可以说出: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得很急,小马为难了。

2)想一想什么叫“为难”?

如:“为难”就是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2.结合课文说一说,小马遇到困难后是怎么想的?

如:

1)我能不能过去呢?

2)想问妈妈该怎么办。

3)它想到可是离家太远了。

3.谁能把小马为难的心情读出来?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河水流得那么急,又不知深浅,离家已经很远了,小马是怎么做的呢?请你读读第4自然段。

学生阅读后回答:小马向四周望望,看见老牛在河边吃草,就跑过问老牛自己能不能趟过河去。

2.阅读并理解老牛说的话“……刚没小腿……”。

1)自己读一读,了解句子的意思。

2)边读边想,“刚没小腿”是刚没谁的小腿?

如:这里指老牛很高大,河水刚没过它的小腿。

3.想想该用什么语气读小马的话呢?

学生通过联系上文,体会小马的心情,能用为难、着急的语气来读小马的问话。

4.分角色读这一段。

(五)学习第5自然段。

1.小马听了老牛的话是怎么做的?请你读读第5自然段。

如:小马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趟过去。

2.突然出现了什么情况?请你读读松鼠和小马的对话后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后回答:松鼠说水很深,还淹死过它的伙伴呢,因此它不让小马过河。

3.同桌同学分角色读松鼠和小马的对话看谁读得好。

4.指名读这段,师生评议。

如:××同学读出了小马吃惊的语气。

再如:××同学在读松鼠的话时,语气再急切点就好了。

5.(出示插图1)老牛说水浅,松鼠说水深,看图想一想它们说的对不对,为什么?

集体讨论:

1)它们说得不对。因为老牛很高大,河水对它来说很浅,刚没过它的小腿,这并不能说明水真的很浅;松鼠很矮,河水对它来说很深,还淹死过它的伙伴呢,但对老牛来说却不算什么。因此,松鼠的话也不可信。

2)它们说得对。因为老牛和松鼠的身材不同,它俩对河水深浅的看法也不一样。它俩的话,对它们自己来说是对的。

(六)学习第6自然段。

1.遇到困难,小马可没有像你们那样开动脑筋,仔细分析老牛和松鼠的话。咱们看看他是有什么表现?请你读读第6自然段。

2.学生阅读后发现听了松鼠的话,小马不知怎么办才好,只好回家问妈妈。

3.有语气地读读这一段。

(七)学习第7自然段。

1.读一读第7自然段,了解大意。

2.找一找,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了什么?请你用笔划出来,读一读。

1)指名读小马的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的话。

2)想一想,从她的话中,你懂得了什么?

如:我懂得了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认真思考,亲自试一试找出正确的答案。

3)师:别人的话是不是都不要听呢?

生:别人说的话对,当然要听。但是当你遇到和小马差不多的情况时,就不能光听别人说,因为那样就不知道听谁的好了,就要自己动脑筋,亲自去试试。有时别人说的话也不一定对,要认真分析,判断正确和错误。

3.分角色读这段。

(八)学习第8自然段。

1.听了妈妈的话,小马是怎么做的?请你读读第8自然段。

2.如:小马来到河边,刚抬起前蹄,松鼠又来警告它,可是小马亲自去试,终于趟过了河。

3.想一想,为什么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么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么深?学生结合插图,联系上文可以说出:因为小马不像老牛那样高大,也不像松鼠那样矮小,所以对它来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九)分角色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1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二)会用“四周”,“如果”造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指导“蹦、甩”的书写。

(二)“匹、昨、周”等字容易写错。

三、教学过程

(一)自学生字。

1.请你自己分析下列字。

匹、蹦、半、麦、如,周、伯、昨、伴、甩、啦

2.谁愿意做小老师给大家讲讲这些字?如:

1)“匹、蹦、如、伯、昨、伴、啦、麦”可以用结构方法或加偏旁方法来记。

2)“半”可以用加笔画的方法来记。把“十”加上点、撇、横就是半。

3)“甩”可以用换一笔方法记。把“用”的竖变成竖弯勾。

4)“周”可以用缩短一笔加偏旁的方法来记。把“用”的竖,下边不出头,再在下边加上“口”,就是周。

3.说说下面字哪容易写错?

匹、昨、周

1)“匹”的竖弯勾易错写成“ ”。

2)“昨”左边的日字旁不要写成“目”。

3)“周”里边上半部分是“土”不是“士”。

4)说说匹的笔顺是什么?

4.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匹”。

外边的“匚”分别占了上半格、左半格、下半格的一半。“”的竖写在竖虚线上。请你自己在本上练习写写。

2)怎么才能把“甩”字写漂亮?

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甩”的第四笔要落在横虚线,“ ”起笔在竖虚线上,把上边的“ ”托起来。

3)观察“蹦”的结构和笔画,谁愿意在黑板上写一写?写后师生评议。

(二)造句。

1.用“四周”造句。

1)请你读读书上的句子,说说“四周”是什么意思?

如:“四周”是周围的意思。

2)请你仿照书上的句子,自己造句。

3)造句举例:

房屋的四周种满了鲜花。

站在街心花园向四周望去,你能看到许多晨练的人。

(三)读句子,说说两句话中哪两个词意思相近。

1.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

2.小马听了松鼠的话,连忙收住脚步。相近的词是“立刻”和“连忙”。因为它们都是时间短,动作快的意思。

(四)作业。

1.写生字。

2.读课文。

【板书设计】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