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能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4.到郊外或公园去找春天,把看到的大自然的变化,先说说,再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
1.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写几句话。
3.把自己观察到的大自然景色写清楚。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二)能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爱惜春光的思想感情。
(二)理解对诗的意境。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古时候,有许多人写了很多诗,这些诗就是古诗。今天,我们就学习其中的一首,题目是《春晓》。
板书题目:3春晓
齐读课题。
(二)审题。
春是什么意思?(春天)
晓是什么意思?(天刚亮的时候。本课指早晨。)
春晓是什么意思?(春天的早晨)
(三)借助音节读准字音。
1.自由小声读。
2.指名读诗。
(四)学习理解诗句。
1.简介诗的作者。
孟浩然(689~740),湖北襄阳人,大诗人李白的挚友。他一生没有做过官,大半辈子隐居农村,过着淡泊恬静的生活。壮年时曾漫游江浙,徜徉山水之间,历览自然风光。他创作的诗中以五言律诗最负盛名。《春晓》就是其中的一首。
2.逐句学习理解。
全诗共四行。
第一行:春眠不觉晓,
眠:睡觉。觉:发觉。
晓:天亮。
第一行:讲春天的晚上人们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第二行:处处闻啼鸟。
处处:到处。 闻:听到。 啼:鸟叫。
讲刚刚醒来,就听到窗外到处都有小鸟清脆的叫声。
第三行:夜来风雨声,
夜:昨夜。 风:刮风。 雨:下雨。 声:声音。
讲昨夜又刮风又下雨。
第四行:花落知多少。
落:打落。 知:知道。(知?不知道)
写不知道花被打落多少。
3.《春晓》这首诗写怎样的景象?仔细看图,展开讨论。
《春晓》写的是百花盛开,小鸟在枝头欢快地鸣叫,风雨过后,地上满是落花的春天清晨的景象。
4.指导朗读。
我们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出节奏和重音。
读到“晓、鸟、少”时,字音要适当延长,略带吟诵的味道,读出音韵美和节奏感。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领读、学生试读、指名读、齐读。
5.表情朗读,背诗。
6.小结。
这首诗的作者孟浩然,诗既写了春天的早晨,雨过天晴,小鸟在枝头鸣叫跳跃的欢乐场面,又抒发了作者对昨夜风雨交加、满地落花的惋惜之情。诗中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意境清新,自然构成一幅情景交融的春晓图。
最后有感情的齐背一遍。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借助汉语拼音读准5个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并正确地书写。
(二)正确读写本课的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
指导“晓、眠、觉、闻、啼”的字形。
三、教学过程
(一)背诵课文,注意停顿。
(二)复习。
1.抽读部首。“日、目、门、口”。
2.抽读熟字。“民、见、耳、浇、学。”
(三)自学生字。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指2组看拼音读生字。
2.指2组不看拼音读生字。
3.指2组打乱生字次序读。
4.分析字形,老师重点指导。
晓:右上角最后一笔为撇,没有点。
眠:右边第四笔是横,不要写成撇。
觉:头为“ ”注意撇和点的方向。
5.检查掌握词义的情况。
6.组词。
晓(报晓) (春晓) (家喻户晓)
眠(失眠) (安眠) (冬眠) (初眠)
觉(自觉) (听觉) (视觉) (觉悟)
闻(耳闻) (新闻) (奇闻) (丑闻)
啼(鸡啼) (哭啼) (啼叫)
(五)巩固练习。
1.给下面各字加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语。
民( )________ 帝( )________
耳( )________ 洛( )________
2.把下面六个独体字组成三个合体字。
门 目 口 民 耳 帝
( )( )( )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巩固练习。
(二)指导做练习。
二、教学重点
指导做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诵课文。
2.抽读词语卡片。
春晓 冬眠 耳闻 啼叫
(二)指导做练习。
1.比一比,组词语。
晓( ) 觉( ) 问( )
浇( ) 党( ) 闻( )
(1)读准字音。
(2)分析每组字不同地方。
(3)组词语。
2.下面的词在诗句中是什么意思,用线连起来。
晓 睡觉
闻 叫
眠 发觉
啼 天亮
觉听到目的是加深对文言词的理解。
(三)做课堂练习。
第三题答案。
晓: 天亮 眠: 睡觉
觉: 发觉 闻: 听到
啼: 叫 知: 知道
【小资料】
孟浩然(公元689年~740年)湖北襄阳(今湖北襄阳县)人。他曾在襄阳附近的鹿门山隐居,40岁那年,到京城长安游历,考进士不中,失意而归。他擅长写五言诗,善于描写自然风景和田园生活。他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的诗歌现存的有230多首。
第四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观察春天大自然的变化,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鼓励学生说出春天大自然的变化,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学生练习写一写,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把观察到的景物,按一定的顺序说清楚,写明白。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学生找春天。
(二)指导学生说话。
1.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你看到了什么变化?2.花、草、树有什么变化?
3.鸟及自己所见到的动物有何变化?
(三)教给学生说话方法。
1.注意说话次序。回忆上次以往看图说话的次序。
2.要加进想象和形容词,体现出春天万物复苏的情景。
(四)广泛让同学练习说话。
1.单个说。
2.小组说。
3.请同学到前面说。
(五)提出写话要求。
1.格式要正确。
2.注意标点。
3.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说话写话举例:
昨天,我跟妈妈去公园游玩,看到湖边的垂柳开始发芽了,草地上长出了嫩绿的小草。游人们脱去了羽绒服,厚毛衣,换上了漂亮的春装。花坛里的迎春花开了。温暖的春风吹在人们脸上,给人们带来一阵阵花香,好像告诉人们春天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