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语文版教案 >> 语文版七下 >> 语文版七下三 >> 教案正文
《巨人和孩子》教案设计2
        ★★★
【字体:
《巨人和孩子》教案设计2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2-7

11巨人和孩子

教学内容:

教材76-80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拟人修辞的妙处。

  3.通过片断训练,培养学生想像力,锻炼学生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辐射阅读,增强语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阅读过程中积累、思考、比较、运用。

  2.通过片断练习,继续培养学生勤于练笔的习惯。

  3.通过引导学生理解“爱”这一亘古不变的主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理解爱、奉献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理解巨人变化的原因;理解应深化主题,并向生活辐射联系。◆难点片断写作表达练习。    ◆教学突破通过辐射材料,丰富思想,品味写法,获得感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印发《一棵大树》、《溪水》等几篇文章。◆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课前积累:读《一棵大树》、《溪水》等文章。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1.热身训练    1.形象阐述对的理解2.设疑、理解、点拨    2.朗读思考、讨论发言3.辐射资料深化理解    3.讨论探究

一、热身训练(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板书“爱”。

2.诱思:正大剧场结束曲中唱道:“爱

  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韦唯在《爱

  的奉献》中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

  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还有一位诗人说道:“把爱拿走,我

  们的地球将变成一座坟墓。”(投影

  以上歌词或名言)请同学们谈对

  “爱”是的理解,可以引用格言、歌

  词、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

  叙述了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王尔

  德又是怎样诠释爱心的。

1.指名朗读、谈理解。

2.讨论问题,思考、发言。记下其它同

  学的精彩发言。朗读名言;进入_个

  爱意融融的意境之中。

 

 

 

 

 

 

3.朗读课文,写出内容提要,不超过

  100字。

 

二、设疑、理解、点拨(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提问:孩子们给巨人的

  花园带来了什么变化?

 

1.回答问题时,要结合课文内容,借此熟悉课文。

  (孩子们给巨人的花园带来了美好的春天。巨人

  由于自私而把孩子们赶出了花园,花园从此不再

  有春天)

 

2.提问:巨人是怎样由自

  私变得充满爱心的?

 

 

 

 

 

3.提问:课文告诉我们一

  个什么道理。 

 

2.引用课文具体内容回答问题,发言时,其它同学

  要看有无具体根据,并给予补充。

  (正是由于巨人看到了是孩子们的到来使花园发

  生了可喜的变化,他终于明白了由于自私而带来

  了恶果。特别是那个爬不上树去的小男孩被巨

  人抱上大树之后的情形,使他深受感动,他由此

  而深深觉悟,变得充满爱心)

3.回答此问题时要注意,要求回答的是“课文”告诉

  大家什么道理,而非是你怎样理解“爱心”的。

  (爱心能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美好和欢乐,自私

  则会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

 

三、辐射资料.深化理解(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叶圣陶说过:“作得思有路,循路识

  斯真。”可见理清思路、概括内容是

  多么重要。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列

  出课文结构提纲。

 

 

 

 

 

2.指导学生阅读《一棵大树》。

  提问:大树对男孩可谓爱之有加,可

  是他给自己带来美好和快乐了吗?

  (师引导学生理解:有时爱心会受到

  误解,有时爱心会被人利用,不能因

  噎废食,要看主流。另外不仅要有

  爱心,还要会“爱”)

3.请同学们给这篇童话补充一个意味

  深长的结尾。   

1.写结构提纲,参考如下:

  第一部分(1~2段):写孩子们在巨

  人的花园里快乐地玩耍。

  第二部分(3.10段):写巨人回来后

  禁止孩子们进入他的花园,致使花

  园里只有寒冷的冬天。

  第三部分(1l~22段):写孩子们给

  花园带来了春天,给巨人带来了巨

  大的变化。

2.阅读、分组讨论、发言。

  大树很快乐,每次看到男孩满意地

  走了,他都会感到十分幸福。大树

  不快乐,因为它的爱没有得到回报。

  (两种答案都有道理,都应肯定)

 

 

3.要求:无论是情节,还是语言,都要与

  原文和谐一致。

 

  四、本课小结

  因为有了爱,世界才如此美好。请同学们在课下向其它同学讲述一个你身边发生的爱的故事。并用实际行动向你身边的人奉献出你的爱心。

  五、板书设计参考  

    巨人和孩子

    王尔德   

    爱一春天

    自私一寒冬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开展“爱心大本营”的活动。活动内容:每小组准备一幅画,一首歌,一首诗,都必须以“爱”为主题,课外活动时由课代表组织交流。

教学探讨与反思

  弄清文章的思路,理出文章结构,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是很有帮助的,不过不必篇篇都一个讲法——分段、段意、中心意思、写作特点。根据本文特点,这一篇宜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概括各部分内容,借以培养概括能力。分析结构与分析内容要相结合。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2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1.理解本文构思    1.各抒己见2.引导学习拟人的修辞手法    2.阅读课文及辐射材料3.片断写作练习    3.运用拟人手法,进行写作训练

一、理解作者构思(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课文为什么要强调是“巨人”和孩子

  呢?如果改成“男人”和孩子,效果

  会怎么样?

2.你觉得课文在构思上还有哪些独到

  之处?彼此交流一下。(给予点拨)

 

 

 

 

 

 

1.思考、发言。

  要点:意在说明,像巨人这样强大的

  人,也离不开“爱”,借以强调主题。

2.学生交流(比如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

  就很突出:巨人禁止孩子们进入他的

  花园,花园从此没有了春天、夏天、秋

  天,只有严冬。孩子们进入花园,春

  天就不邀而至,告诉了读者:人们会

  为自私付出沉重代价。而且这两段

  内容也是相互照应,“小鸟便无心唱

  歌”与“鸟儿们在树梢翩翩起舞,兴奋

  地欢唱着。”)

 

二、学习拟人修辞(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拟人是本文运用的最主要的一种修

  辞,从文中找出最典型的一段来,体

  会其妙处。

 

 

 

 

 

 

 

 

 

2.指导阅读《溪水》一文,提问:你认为

  怎样才能写好拟人句。

1.朗读、比较、品味:交流。(例如课文

  第八段,大量使用了拟人手法:“小鸟

  便无心唱歌,树儿也忘了开花。有一

  朵花儿从草中探出头来,看见那个告

  示后,它对孩子们的遭遇深感同情,

  于是又把头缩回去,继续睡觉了。”用

  以表现小鸟儿、树儿、花儿也对巨人

  的自私深表不满,对孩子们充满同

  情,是那样的爱憎分明。写雪、霜、北

  风、冰雹在花园里肆虐,写孩子们回

  到花园后,树、鸟、花对孩子们的欢

  迎,都采用了拟人手法。

2.朗读,各抒己见。(要点:要有丰富的

  感情,要有丰富的想像力)

 

三、片断写作练习(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巨人为什么“特别”想念那个小男

?假如有朝一日,男孩又来到了巨人

的花园,会发生怎样动人的一幕,请充

分发挥你的想像力,运用拟人的手法写

一个片断。

讨论,谈见解。

动笔构思——写作——小组评议。

 

 

 

  三、本课小结

  读童话是美好的,写童话同样是美好的。因为在读、写之中,你的心灵便得到了净化,我向同学们推荐阅读王尔德的《快乐王子》、《道林·格雷的肖像》。

  四、板书设计参考

    巨人和孩子

    王尔德爱一春天一美好和欢乐

自私一寒冬一不幸和痛苦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1.积累名人名言“爱心篇”。

2.以王尔德的童话为题材,写一篇读书笔记。

教学探讨与反思

童话教学始终应将培养学生想像力做为重点。形式可多种多样,改写、续写是其中重要的途径。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