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苏教版教案 >> 苏教版八上 >> 苏教八上一 >> 教案正文
《七律 长征》教案设计2
        ★★★★
【字体:
《七律 长征》教案设计2
作者:宝贝猪    教案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2-7

            文通中学基础教案       No.1

  1  教时

课题

七律  长征

课型

新授

年级

初一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高建兰

备课时间

5/9

 

 

1.理解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关键字词的含义,并体会其中所饱含的感情。

3.学习艺术的概括和夸张的手法。

 

重点

    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难点

    艺术的概括和夸张的手法。

教学

方法

诵读、合作、探究

教具

多媒体课件

 

 

 

 

 

 

 

 

 

 

 

 

 

一.投影显示毛泽东手书的《七律  长征》,同时播放朗读这首诗的录音(或教师当堂范读)。

二.学生自由诵读。要求:

1.借助工具书及注释读懂课文。

2.理清全诗的思路。

三.同学合作学习,正音释义。

正音:七 lǜ 逶迤( wēiyí 磅礴( pángbó

yá 山( mín

释义:七律、等闲、腾细浪、云崖、开颜

(附: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规定。等闲:平常、寻常。腾细浪:像小波浪一样的翻腾。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四.师生互动,分析结构。

1.分析结构

首联:开宗明义,提出全篇的中心思想。

颔联:承“千山”,以五岭、乌蒙为代表。

 

 

 

 

 

 

 

 

 

 

 

 

 

 

 

 

 

 

 

 

 

 

 

 

 

 

 

 

 

 

 

 

 

 

 

 

 

 

 

颈联:承“万水”,以金沙、大渡为典型。

尾联:总结全诗,突出越过岷山后的喜悦。

2.究“探究·练习”第一题

小结:艺术概括,衔接紧凑,结构严整。五.师生合作,精读讨论。

1.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讨论后明确:如果说第一句是一般的表述,那么第二句就是具体的描绘。“万水千山”,表明“远”,也暗含着“难”;“只等闲”说明“不怕”,而又加深一层,岂但“不怕”?而且从容不迫,应付裕如。

2.讨论“探究·练习”第二题的第1小题。

3.颔联与颈联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不同?

讨论后明确:颔联用了夸张的手法,颈联是纪实。

3.讨论“探究·练习”第二题的第2小题。

注:在此环节中,配以“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拍”“大渡桥横”“岷山千里雪”等录相画面。

六.教师引导,深入研读。

1.“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的“寒” 字寓意深刻,给人以多样化的理解。有人认为,“寒”字烘托出战斗的紧张激烈,寄托着对死难战士的无限哀思。有人认为,“寒”字既烘托出沪定桥险恶的形势,又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飞夺沪定,令敌人胆寒的壮烈情景。也有人认为,“寒”字用来烘托沪定桥自然环境的险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还有人认为,“寒”字意味着在革命洪流面前顽敌的寒栗。你同意哪一种看法?或者另有自己的见解?

答案不求一律,只要言之成理就行。但上面所列的第三种理解比较自然,更合乎情理。第二种理解次之。

2.长征的具体内容,包括对敌武装的斗争和冲破自然环境的险阻两个方面,为什么在这首诗里只以“万水千山”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而对许多惊心动魄的战役却略而不写呢?

参考答案:文学作品不同于历史著作,诗歌不同于散文,抒情诗又不同于叙事诗,文非一体,各有所宜。在一首短短的抒情诗里,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把全部纷繁的事实巨细不遗地列举出来。问题的关键,在于诗人所抒之情,是否深深植根于这一特定现实的土壤之中,透过诗篇的三棱镜能否深入到事物内部剖视出事物本质。抒情诗与现实生活就如同酒与米,蒸气与水,它是米或水的升华,而不是米或水本身,但又确是由米和水提炼集中出来的精华。基于这种认识来反复吟诵《长征》诗,我们就会领悟到诗篇中所描写的一山一水,都不只是写瑰丽之景,叙英雄之事,而实在是抒豪迈之情。在这里,写景、叙事、抒情,已经结合为一体,锻铸为合金,而以写景作为叙

 

 

 

 

 

 

 

 

 

 

 

 

 

 

 

 

 

 

事的背景着笔,又以写景叙事作为抒情的素材运用。明乎此,也就懂得了为什么诗篇只写了“万水千山”,而且只写了“万水千山”中的五岭、乌蒙、金沙、大渡和岷山等处,便使人感受到长征中所经历的千辛万苦的自然险阻,便使人想像到长征中所创造的可歌可泣的辉煌战绩,并从而使人领会到长征中红军战士的英勇豪迈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一言以蔽之,这是文学的典型,艺术的概括。

七.课堂总结,指导朗读。

可以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个方面作扼要的总结。

指导朗读时要求学生把握这首诗豪迈的感情基调,要注意朗读的节奏、重音,要读清楚诗的韵脚。

关于节奏、重音和韵脚,标示如下仅供参考。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等闲。

五岭/逶迤//细浪,乌蒙/磅礴//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开颜。

八.全班同学齐声背诵这首诗。

九.课外作业:

“探究练习”第三、第四题。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首联:开宗明义,提出全篇的中心思想。

颔联:承“千山”,以五岭、乌蒙为代表。

颈联:承“万水”,以金沙、大渡为典型。

尾联:总结全诗,突出越过岷山后的喜悦。

 

 

 

 

 

 

        文通中学作业纸             日期:

班级

初一(

姓名

 

学号

 

成绩

 

学科

语文

课题

七律  长征

命题人

高建兰

预计完成时间

25

要点提示

1.理解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关键字词的含义,并体会其中所饱含的感情。

3.学习艺术的概括和夸张的手法。

知识积累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wēiyí        pángbó          

            山(       

阅读探究

永远的校园

再没有比校园更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了。

大学毕业都将近六年了,我对校园仍然有种初恋般的情感。每天傍晚,我都会走上十几分钟的路,到附近一所大学的校园里散步,让紧张了一天的身心得到放松;每次到外地出差,我都会抽空到那些著名的学府去盘桓半日,北大、清华、复旦、浙大、武大、厦大……这些美丽的校园里都曾经留下过我的身影。一次,我在南京大学的校园里流连忘返,错过了回程的火车……

我喜欢教学楼里那醉人的书香。

我喜欢宿舍楼里那温馨的灯火。

在校园里走走,总能碰到一些熟悉的景象:荷马史诗中的英雄在中文系的课堂里交战正酣;莎士比亚在用京片教罗密欧与朱丽叶谈情说爱;从没走出过故乡小镇的康德正在阶梯教室主持一个讲座;黑格尔与叔本华为了一个什么问题在文科楼前争得面红耳赤;普鲁斯特在与莘莘学子一起追忆似水年华;艾略特正忙于给荒原浇水施肥;大礼堂总是那么热闹,你瞧,爱因斯坦正在给学生们演奏小提琴……

在校园里坐坐,总能听到一连串“宁静的声音”:在诗歌的驿道上,采诗官已虔诚地敲响了木铎;在浊浪翻滚的汨罗江畔,屈大夫边走边吟,声调悲愤而苍凉;月正明,星已稀,曹孟德笔下的乌鹊正向南扇动着翅膀;在“盛唐之音”中,王摩诘的山鸟已被惊醒,杜工部的黄鹂正双双飞过西岭;檀板声声,该是柳三变的声音了;波涛滚滚,不是苏东坡的浪淘沙么?昏鸦啾啾,流水潺潺,马啼得得,马致远的秋思点燃了多少人的乡愁……

在一个开放的社会,校园是西方文化的温床。

在一个喧嚣的时代,校园是中国文化的后院。

我喜欢校园,因为那里有文学的神韵,有文化的倒影,有历史多情的呢喃……正因为有了这些东西,商业大厦里电脑键盘的噼叭声才敲不碎历史深处的关关雎鸠与荷花池里的蛙鸣;也正因为有了这些东西,金属与塑胶的硬体建设才摧毁不了纸张与竹枝拼凑起来的书窗与矮篱。

校园里闪烁着飓风也吹不灭的文明灯火。

11校园里流淌着激光也切不断的思想潮流。

12对于我来说,校园有着永恒的魅力:那是让人永远年轻的地方,那是让人远离浅薄的地方。真希望做一个文化的香客,在校园里永远漫步下去。

1.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文中哪一句话可以概括第段内容?

                                                                                  

3.文中多处运用典故,化用名人诗文名句。请你从第段中选出你所熟悉的一个,写出它的原句。(注:要写上题目。)

   

 

4.谈谈你对标题“永远的校园”的理解。

                                                                                                                                                               

5.试从语言、内容、意境等任一方面进行赏析,字数不超过50字。

 

拓展创新

    人们说,改革开放是一次新长征,你对这话怎么理解?在学习中我们该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呢?说说你的理由。

 

 

名篇回顾                 

七律  冬云

毛泽东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1总说――分说――总说

2在一个开放的社会,校园是西方文化的温床

3“永远的校园”表明校园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是作者魂牵梦绕的地方,对作者有着永恒的魅力,作者永远喜爱校园 

4.要有题目和诗句。

5可以任选一个角度去谈,如语言方面多用比喻、借代等手法,以及对称的句式,语言优美,有文采,有气势(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相 关 搜 索

课件 朗读 素材
相关教案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