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苏教版教案 >> 苏教版七下 >> 苏教七下三 >> 教案正文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导学案
          ★★★
【字体: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导学案
作者:周国民    教案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4-25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导学案

科目:____年级_____ 主备人: 周国民   课型____时间____  序号_____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区别。

2、学习按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3、了解中国革命所经历的艰苦道路和先烈们的光辉业绩。

学习重点:

     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 ②了解中国革命所经历的艰苦历程

学习难点:   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区别

学法指导:

1、关于说明文:

1)说明文,是一种以        为基本表达方式,常用于客观说明某种事物或某种道理的一种文体。具体来说,即说明事物的                     ;解说事理。

2)阅读说明文,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            第二:               第三:                  

3)说明的顺序有:                     .
2
、关于题目:

文章以                   作为正题,这是          的亲笔题词,提示了全文的主题,表明作者要歌颂的对象;副题是                       ,说明作者是由瞻仰首都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去赞颂人民英雄的,标明文章所要介绍的建筑物,这是全文说明的对象。(这是常见的副题的一个作用──限制规定表现主题的范围。)

导学过程:
一、1、初读课文,总结重点字词,写在下面。



2
、再读课文,完成下列填空。
我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是                        。于          动工,经过五年修建,到1958422建成。作者      在纪念碑落成后,揭幕前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纪念碑,于    日写下《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从地面到杯顶高    米,用了     块花岗石和汉白玉。周围栏杆使用的材料是     。 纪念碑的碑心石重    吨,高     米。正面题词是                 ,是      写的;背面的碑文是      (谁)起草,      书写的。碑身两侧是            组成的花纹。
小碑座四周雕刻着由               组成的大花圈。碑顶是具有民族传统的        10块汉白玉大浮雕雕在纪念碑的        ,从东到北共长     米,高     米。按时间顺序排列各浮雕。                                                   
二、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结构,并概括主要内容。
(一)(1)说明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时的心情和总的印象。
(
二)(2-10)介绍纪念碑的位置、环境、建碑的由来以及碑的构造、碑文、浮雕等。
¤ 
第一层:

¤ 
第二层:

¤ 
第三层:

(三)(11)总结瞻仰后的深切感受。

三、通过对文章结够的分析,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完成表格。
[
说明顺序]
瞻仰路线                      观察内容空间、方位 顺序
矗立的纪念碑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
整座碑的高度整座碑的质料
四周的汉白玉栏杆       正面:毛泽东同志的题字碑身   背面:周恩来同志亲手写的碑文两侧:装饰花纹碑座:四周的花圈碑顶:小庑殿顶
十块浮雕的高度、总长度、耐久性等二幅浮雕第三、四、五幅浮雕第六、七幅浮雕第八幅浮雕及九、十两块装饰性浮雕
1
、全文采用边瞻仰、边介绍的形式,根据作者的观察所得,围绕纪念碑的特点,主要采用了以瞻仰者本人的        顺序为主,以纪念碑       顺序为辅组织材料的方法。这篇文章既有由远及近,由外围到中央的空间顺序,又有从上到下、从东到北的方位顺序,还有由近代到现代的时间顺序。
2
、这篇文章既有由远及近,由外围到中央的空间顺序,又有从上到下、从东到北的方位顺序,还有由近代到现代的时间顺序。文章按一定顺序说明的好处是                
四、通过本文初步认识记叙文和说明文的区别。

1
、记叙(记述和叙述)、说明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2
、记叙文,泛指一种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文章,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常用于客观说明某种事物或某种道理。

3
、 为了达到一定的效果,常常在一种文体中,几种表达方式穿插使用(不改变文章性质)。

例如本册《故乡》中在写到狗气杀时后面括号内的文字使用了      表达方式,其作用是   

   
。本文则是以说明为主,兼用了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本文第三段第三句使用了     表达方式,其表达作用是                 。第九段第三句主要用了      表达方式,作用是                           。虽本文有很多的记叙描写的文字,它仍然是说明文的依据是                    
五、本文的结构特点:文中的前后照应。

1
、本文开头和结尾两个自然段使用了         表达方式。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
、最后一段的三句话分别和前文哪一部分照应?

2
、 照应的作用。

六、中心思想的表达。
说明文的中心与记叙文的中心的表达有所不同,它只要通过对事物或道理本身的说明及相关情况的介绍来表现的。本文正是通过对纪念碑的特点的说明及相关情况的介绍表达了明确的中心思想,那就是                                   
七、品味说明文的语言。(要点:准确、简明、形象)
1) 找出第一段文字中的动词和形容词,并体会这些词在这里的作用。



2)关于牡丹花、荷花、菊花的象征意义:

  
牡丹,号称花中之王,素有国色天香之誉,一向被推崇为中国名花之最。被视为             的象征。菊花,以其                     品格赢得了美誉。

  
荷花,又称莲花。自从宋代周敦颐《爱莲说》赞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后,便赢得了花中君子的美誉,并作为                           的象征。

3)找出描写武昌起义这幅浮雕的动词谓语,并用一二句话说明它的表达作用;找出揭示辛亥革命意义的句子。



    

4)阅读第10段:作者运用了哪些词,来突出渡江这幅浮雕的雄壮景象?找出并分析。

达标测试: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瞻仰(  ) 旌旗(  ) 天堑(  ) 挑xi n(  ) 上(  )
2
.写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
矗立(     )  崇敬(     )
践踏(     )  峻峭(     )
3
.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⑴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A
、接近  B、流传  C、挂下  D、低下
⑵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
A
、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  B、认真仔细地观看
C
、从近往远观看  D、从低往高观看
4
.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有一句与其他三句不同,这一句是(  )
A
、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
B
、浮雕上,号兵吹起冲锋号;指挥员右手高举,连连向高空发射信号弹……
C
、我踏着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
D
、看完了所有的浮雕,我又一次瞻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大字和碑文。
5
.对本文说明顺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由远及近,由外围到中央的空间顺序
B
、由上到下,从东到北的方位顺序
C
、由近代到现代的时间顺序
D
、纪念碑建筑过程顺序
6
.碑文中的“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的含义是什么?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是哪些英雄?

  • 上一篇教案:

  • 下一篇教案: 没有了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