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苏教版教案 >> 苏教版七上 >> 苏教七上一 >> 教案正文
《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2
        ★★★
【字体:
《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2
作者:陈文兰    教案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6-26
一、教学目的要求:
(一)读懂会讲课文。
(二)领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二、课前准备:课文朗读录音带或投影片,硬纸小船、宝剑和线,供课上演示用。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读懂两则寓言词句意。
一、重点
二、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一滴水能够反映太阳,一则材料应蕴含深刻的道理。例如“郑人买履”、“揠苗助长”、“刻舟求剑”等寓言故事,寥寥数语,情节极其简单,却极富哲理性,让人百读不厌。
2、作者介绍:
韩非子《韩非子》。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即韩非。 我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当时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学生。韩非子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后人称《韩非子》,现存55篇。他提倡法制,反对以血统为中心的等级制度。
3、战国末期背景:
是继春秋之后的一个时代,约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这一阶段人们思想极其活跃,曾有“诸子百家”之说。
4、文本赏析:《郑人买履》
(1)注释: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在河南省的新郑县。
  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夺”duó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后面的度字,音杜dù,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以的意思。
(2)指导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要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之情和回答别人时的执迷不悟的神气,另外别人问话应表现出疑惑之情。
(3)翻译课文。
郑国有个人想买一双鞋,他不知道自己脚的尺寸,就拿了根草绳依自己脚的大小绞了一段,放在凳子上。他到了集市上,找到鞋铺,这才想起忘了带尺码。店主是个有经验的人,一见他要买鞋便当即拿出一双,要他试穿,可他却说:“不行不行,我忘了带尺码,怎能买鞋?我得回去取!”
回家一看,尺码果然放在凳上,他拿起草绳,又返身往集市赶,到了集市,集市已散,那铺子也关了门,他十分气恼,连连怪自己太糊涂,以致误了买鞋。
路人笑问:“你是给谁买鞋呀?”
“我自己。”
“那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鞋,非要去取尺码呢?”
那人摇头说:“那怎么行呀,我的脚怎么会有尺码那么准确呢?”

《刻舟求剑》
(1)注释:
遽:jù,立即,匆忙。
契:qì雕刻。
是:指示代词,这儿。
从其所契者:他;雕刻记号的地方。
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2)翻译课文:
楚国有一个人坐船过江,船到了河中心,他的宝剑从船上掉入水中,那人立即拿出刀子在船沿上雕刻上记号,并且说道:“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等船靠岸后,他顺着刻有记号的船沿下水捞剑。船已经向前行了,可是掉下水的剑并没有移动。等船靠岸后再下水捞剑,不是很糊涂的一种方法吗?
(3)演示实验,帮助理解语句意。
(4)指导朗读:
 要读出同船人催他时着急怀疑的语气和那个掉剑人不慌不忙、十分自信的语气。
(5)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教时
一、教学内容:重点理解寓言寓意
二、教学步骤
1、检查背诵
2、讨论问题:
①《郑》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笑话,连鞋子也没买到。
②《刻》讲了个什么样的故事?
 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进江中,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只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着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
③你觉得《郑》的买鞋人的可笑之处是什么?
他宁可相信自己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他错在做事很呆板,不尊重事实,只会按照原来的想法去做事,而不懂得做事要有灵活性。
④你觉得《刻》上掉宝剑的人愚蠢之处在哪里》。
不懂得船既然离开了河中心,而刻记号的地方已经不是掉剑的地方了。
⑤《郑人买履》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讽刺那些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
⑥《刻》的寓意是什么?
讽刺了那些办事愚蠢,不知事物会变化的人。
⑦畅所欲言,谈谈你通过学习这两则寓言懂得了一些什么样的做人处事的道理。
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化……
⑧今天我们学习这两则寓言故事,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如:正确面对现实,灵活机动地处理事情。
   尊重客观事实,不要因循守旧
   时代在发展,思想要跟上……
3、共同完成“拓展练习”
① 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没有真实本领的人,混在里面凑数,或比喻以次充好。    (    )
比喻自己的言行前后互相抵触。                        (    )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多此一举,不但无益,反面有害。 (    )
塞住耳朵去偷铃,比喻不能欺骗别人只能欺骗自己。       (    )
② 你能讲一个成语故事吗?讲给大家听听,并告诉大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看谁讲得好。
③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
 (    )人摸象  (    )人忧天   (    )人寻味   (    )人君子
 (    )人之危  (    )人相轻   (    )人师表   (    )人买履
 (    )人捉刀  (    )人头地   (    )人深省   (    )人而异
 (    )人唯亲  (    )人鼻息   (    )人善任   (    )人心弦
④ 在括号里填上反义词构成成语。
自相(   )(   )    (   ) (   )相依   只争(   ) (   )
(   ) (   )双全  混淆(   )(   )  (   )(   )唯谷
颠倒(   )(   )  (   )(   )交困
4、布置“基础练习”:
① 用“√”选择正确的读音。
吾(wǔ wú买履(lǚ lǔ)遂不得履(suì suí)宁信度(níng nìng)守信度(dù duó)自度其足(dù duó)
说出下面带点字的意思:
反归取之   至之市    何不试之以足
至之市     及反       不亦惑乎
自度其足             何不试度以足
吾忘持度              无自信也
② 翻译句子: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宁信度,无自信也。
是吾剑之所从坠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相 关 搜 索

课件 朗读 素材
相关教案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