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对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有初步了解;
2、把握文中哈威尔船长这个形象;
3、品味小说语言,初步了解语言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材与教法分析
1、这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的第一篇小说作品,虽然这篇小说难度不大,但作为一种新文体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要培养学生相关的阅读技能,标高要合适,本人倾向于重点讲一点:通过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形象;
2、作为“亲近文学”单元,激发学生热爱文学的兴趣,这一个教学目标一定要落实,教者把向学生介绍《巴黎圣母院》作为激趣的手段。
3、本文拟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整体感知作品;第二课时,人物形象分析;第三课时,课外延伸激趣,作者作品介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
有时候,我们看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后,都有一种想讲给人听的冲动。今天,我们读到的这篇课文,就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我们就来通过这个感人的故事的阅读,学习一下给别人讲故事的技巧。
2、阅读课文,了解情节。
(1)、把课文下面字词的注音标记到课文上。
(2)、读课文,试着概括故事情节。(10分钟)
(3)、请同学发言,给其它同学讲讲这个故事。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讲法:①、非常简略,只有人物事件;②、比较简略,但俱备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记叙的要素;③、比较详细,有了一定的情节因素;④、比较详细,有了具体的场景描述和人物描写。这几种讲法无所谓优劣,都有它们一定场合的实用性,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在肯定每种讲法的前提下,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了解有关的文体知识,比如记叙的要素,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当然,小说的有关的初步的知识的了解是本文的重点,这一点可以在每一种讲法都有典型例子之后以第三四种讲法为例明确。)
第二课时
1、导入课堂
[导语设计]
感人的故事之所以感人,就在于它往往描述了一定的感人的情节或者塑造了一个或多个感人的艺术形象。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都知道本文塑造了一个感人的形象——哈尔威船长,一个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的崇高的灵魂。那么,小说是如何塑造这个形象的呢?请同学们找出小说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简单说说它让你感动的理由。(15分钟)
2、请同学们谈谈他的看法。
3、整体评价小说的主人公——哈尔威船长。
分解成三个问题:
(1)、哪些地方直接以典型的情节表现了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格?
(2)、哪些地方以精彩的语言描写表现了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格?
(3)、哪些地方以典型的形象描写表现了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格?
(和前问相比,前文重在明确“哪些”,后问重在“如何”。而且后问的设置重在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谈对人物的鉴赏。)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作家作品介绍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延伸性介绍他的《悲惨世界》和他提出的著名的“对照原则”。)
1、详细介绍《巴黎圣母院》、简介《悲惨世界》
2、对照原则:
是他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提出的,他一生的创作活动都是对这一原则的实践:《巴黎圣母院》就是特别注重美丑与善恶的对照,艾丝梅拉尔达的美与卡西莫多的丑的对照;英俊的费比斯与貌丑的卡西莫多的对照;克罗德与卡西莫多灵魂上的丑与美的;乞丐世界的肮脏、鄙陋与上层社会的奢侈繁华的对照,以及他们的纯洁单纯与丑恶自私的对照……《悲惨世界》的对照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