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活动课教案设计
《看谁接得上——词语接力比赛》
重庆市万州区走马初级中学校罗化清
[活动目的]
一、培养学生课外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随时积累语言素材的习惯。
二、增强运用词语的能力。
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竞争意识。
[活动过程]
一、准备工作
1、全班同学课前查阅资料,收集、掌握一些成语典故、古今名联、古诗词名句及谜语、谚语、歇后语等,并分类精选,于本次活动前两天交老师。
2、由教师指定两名活动课的主持人,协助教师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活动课主持人在教师指导下,将全班收集的资料,按对联、诗词、谜语等进行分类,并将对联的上联、诗词的上句、谜语的谜面抄写在卡片上,每张卡片上只抄一条,将抄写好的卡片分类装入袋中,注意保密)。
3、活动开始前,适当布置教室,让教室氛围轻松、愉悦。准备奖品,如铅笔、本子或同学自己动手制作的小红花等。
4、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并选出小组长。由活动课主持人,刚小组长协商确定活动记分及奖励办法,并向全班公布(如设集体奖:按各组得分高低排出名次;设个人奖,对在本次活动中提供资料多,回答问题积极的同学进行奖励)。
二、操作程序
1、 激趣导入。由活动课主持人宣布有关比赛形式,内容及规则。
2、 比赛步骤。
第一轮:对诗词
(1)各小组长依次到主持人处,抽出两张卡片。
(2)各组集体研究,在限定的时间内在卡片上写出诗词的下句,并迅速交主持人。
(3)主持人收回全部卡片,并公布得分情况。
(4)再抽出三张卡片,由各组抢答,并记录各组得分。
(必答题答对记10分,抢答题答对记5分)。
附:卡片内容及答案(横线上的内容为答案)
A、两个黄鹂鸣翠鸟,一行白鹭上青天。
B、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E、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F、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G、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H、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I、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J、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K、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第二轮:对对联
主持人贴出事先准备好的几幅对联,要求各组在限定的时间内,将写出的下联交给主持人。在教师的帮助下给各组的下联评分。(答对记10 分)
附:卡片及对联的下联(横线上的内容为答案)
A.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 。 (鲁迅的两本书)
B.风景这边独好 江山如此多娇 。 (毛泽东的两句诗词)
C.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 。
D.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
E.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F.长江似蛇东海去 黄河如几西天来 。
G.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
H.桐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 。
I.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
J.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螟》诗句)
第三轮:猜谜语
(1)抽签猜谜。抽签先从第一小组开始,小组长上台抽出一张卡片,交给主持人,由主持人公布抽出的谜面。第一小组全体同学商量确定谜底。回答正确记10分。第一组回答完毕后,依次是第二组……
(2)抢答猜谜。主持人再公布几条谜面,各组同学举手抢答。答对记5分。
附:谜语卡片
A.成语谜 (打一成语)
a.照像底片 (颠倒黑白)
b.量体裁衣 (以身作则)
c.警报 (一鸣惊人)
d.大合唱 (异口同声)
e.军事论文 (纸上谈兵)
f.百年大树 (根深蒂固)
B.字谜(打一字)
a.有车要抬,有木要走,有草可吃,有马落后。 ( 乔 )
b.一字七十二小时,弟弟妹妹都不知,后来去问老师,老师想了三日。 ( 晶 )
c.木字口中栽,非杏又非呆,若当困字打,闷死一秀才。 ( 束 )
d.上上下下,不上不下,又上又下,上下一致。 ( 卡 )
C.物谜
a.两军实力相当,隔河摆开战场,要想着着取胜,全靠指挥有方。(文娱用品一)
答案:象棋
b.看看象只表,不报分和秒,出门去旅行,也能作向导。(用物一)
答案:指南针
c.像鹰不是鹰,展翅能腾空,不怕风来吹,只怕雨来淋。(玩具一)
答案:风筝
d.长长一排房,开了许多窗,一阵风吹过,歌声扬四方。(乐器一)
答案:口琴
D.猜猜下列网络语言的意思:(横线上的内容为答案)
a.“菜鸟”: 就“新手”的意思。
b.“大虾”: 是“大侠”的谐音,指“计算机高手”。(由于一些水平较高的电脑爱好者,因长期沉迷于电脑而弯腰驼背,形似“大虾”。)
c.“东东”: 网上不叫“东西”叫“东东”。
d.“伊妹儿”: “E-mail”(电子邮件)。
e.“886”: 表示“Bye-bye喽”。
第四轮:歇后语应对 (横线上的内容为答案)
A、孔夫子搬家 尽是输
B、姜太公钓鱼 愿者上钩
C、十五只吊桶打水 七十八下
D、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E、丈二和尚 摸不着头脑
F、哑巴吃黄连 有苦说不出
G、八十岁的老太太打呵欠 一望无涯
H、砌墙的砖头 后来居上
I、 猫哭耗子 假慈悲
J、 泥菩萨过河 自身难保
第五轮:成语接龙
(1)主持人宣布此项活动的具体要求:第一,必须是成语;第二,必须要首尾相接(前一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和后一个成语的第一个字必须相同);第三,至少说出10个成语。
(2)由各组小组长抽签确定赛题后交主持人。
(3)各组在限定的时间内轮流接龙,流畅顺利接对者记10分。
附:成语接龙赛题:
A、水落石出 出人头地 地动是摇……
B、家喻户晓 晓风残月 月白风清……
C、奇花异草 草率从事 事半功倍……
D、血雨腥风 风调雨顺 顺藤摸瓜……
E、万水千山 山高水低 低声下气……
第六轮:其他词语趣练
将下面的赛题以练习题的形式印发给学生,若时间允许,便采用前面的形式进行比赛和记分,若时间不够,就留作学生的课外作业。
A、下列是以仿写手法写成的讥讽世象的仿拟成语,请你写出原成语。
a作家:投笔从“融” (投笔从戎)
b律师:据“礼”力争 (据理力争)
c医生:精益求“金” (精益求精)
d书记:坐以待“币” (坐以待毙)
e小贩:看风使“跎” (看风使舵)
f失业者:无“金”打“菜” (无精打采)
B、给下列成语写一个意思相近或相对的成语,使之成为成语趣对
1.瓜熟蒂落 (水到渠成)
2.守株待兔 (缘木求鱼)
3.望梅止渴 (望梅止渴)
4.色厉内荏 (外强中干)
5.绳锯木断 (水滴石穿)
6.看菜吃饭 (量体裁衣)
7.弃暗投明 (改邪归正)
8.精卫填海 (愚公移山)
9.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10.事半功倍 (事倍功半)
C、有的成语可以由四字节缩成二字,如“冠冕堂皇”可节缩为“冠冕”。下列成语均可节缩,请你写出节缩样式。
1、滥竽充数—— (滥竽)
2、狗尾续貂—— (续貂)
3、 泰山北斗—— (泰斗)
4、 井底之蛙—— (井蛙)
5、 为虎作伥—— (作伥)
6、 画蛇添足—— (添足)
D、机智应答:
苏东坡性情放旷,喜爱游山玩水。一次去寺中找好友佛印聊天,进得寺中,左顾右盼,不见佛印,脱口喊道:“秃驴何在?”佛印在禅房听得清晰,随口答道:“东坡( )( )。”顿时,苏东坡面红耳赤,暗暗佩服佛印才智过人。
聪明的读者,你能猜出佛印是如何回答的吗?
答案:东坡吃草。
[活动总结]
一、由教师和活动主持人统计、公布各组总分,评出优胜集体和个人,并颁发奖品。
二、委托几位同学,将这次活动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编辑一期《文史知识小报》。
[活动后记]
一、本次活动后,有必要抽时间给学生讲讲有关对联、歇后语、谚语、格言及诗词的简单常识,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激励学生坚持长期积累。
二、“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本次语文实践活动,由于教师组织指导得法,学生主动积极参与,顺利地达到了活动的目的。同时,锻炼了部分学生的组织能力,培养了全体学生的合作意识及竞争意识。
三、如果在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能让学生乐于读书,乐于作文,势必将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注:此教案获重庆市中小学优秀教案评选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