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备课资料 >> 八上备课卡片 >> 正文
聂华苓谈写作
          ★★★
【字体:
聂华苓谈写作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新语文收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7-25

聂华苓谈写作

 

  以《葛藤》、《翡翠猫》和《失去的金铃子》等小说一举成名的著名华裔女作家聂华苓,以笔调冷峻、擅于描写时代沧桑见长,20031226日她在加拿大多伦多接受采访时真情述说了自己坎坷的创作人生。

  聂华苓说,她是因为“对人有兴趣”才走上文学之路。当她写第一部小说的时候,中国台湾正处于白色恐怖时期。人性被扭曲,人格被分裂,而当时唯有透过文学艺术的形式才可把心中所想爆发出来。她认为,其实作家就是在研究人,研究人的处境。

  她在自传《三生三世》中记述了她从中国大陆至台湾再到美国的生活体验。聂华苓说,这三个地方,对她而言是三种完全不同的人生和世界。她出生于中国湖北。在大陆,她度过童年与青年时代,尝尽战乱与逃亡;1949年她到了台湾,在压抑与抗争中开始文学生涯;1964年来到美国后,她品味了爱情与文学的甘美。

  她说,年轻时曾抱怨过现实对她的不公,但到了后来,她觉得不同的人生是最宝贵的财富。也因此,她已经把自己的心“放在了这三个地方”。在《三生三世》的序言中,聂华苓这样概括自己的一生:“我是一棵树,根在中国,干在台湾,枝叶在美国。”

  对于聂华苓来说,与美国著名诗人安格尔的相遇、相爱、相随是她人生小说中最美的一章。在与安格尔一起的日子,也是聂华苓文学生涯的丰收时期,她不仅写了大量小说、散文等作品,还与安格尔一起创办了令全世界众多作家受益不浅的“国际创作计划”。此项计划先后邀请了各国近千名作家到美国爱荷华大学交流进修,其中包括100多名华文作家。

  聂华苓说,写作是一件很美的事,而做一个作家更是一种人生的荣誉。

  • 上一篇教案:

  • 下一篇教案: 没有了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