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通讯写作“三要”
如何将人物通讯写得深刻、生动,增强对读者的吸引力,从内容上讲,有三个“秘诀”。
人物通讯要以写人为主,写出人物的思想和精神面貌。
写人之所以重要,就因为人是有思想的。采写人物通讯就是为了通过人的思想、人的精神面貌去教育人、感染人。光写事迹,不写思想,人物是平面的;写了思想,人才有了灵魂、生命,才能有感染他人的力量。人物通讯有两个方面,可以称为“两条线”,一条是“过程线”,一条是“思想线”。“过程线”是人物生活的经历或事件发展的过程,它是事物的表面现象;“思想线”则是作者根据人物事迹所提炼出的主题—中心思想,它贯穿于人物的典型事迹中,反映着事物的本质意义。有的记者在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时,常常被事情的过程牵着鼻子走,摆脱不了“过程线”的圈绕,多半是将好思想、好品德、好人好事平铺直叙地照实写出来,没有把这些材料提高一步来认识,只是罗列现象、堆砌材料、就事论事,这就很难表现出人物的精神世界来。著名记者郭梅尼说得好:“中国有句古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报道先进人物,借用这句话来说:事例不在多,有‘神’则灵。这里说的‘神’是指先进人物的精神面貌、先进思想。”
要抓住人物身上“亮点”,即最闪光的性格来写。
世间人世百态,每个人都有各自独特的生活轨迹,都有各自不同的行为方式与生活方式。在报道时,要注意寻找报道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据此提炼报道主题,这样写出来的报道才真正是“这一个人”,是人物真实形象的反映,避免“千人一面”之流弊。在成功的人物通讯中,人物各具特点,无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与记者根据人物特点确定主题,精心选材挖掘出这一个与其他人的“不同”来,很有关系。有了这个最能表现人物本质的素材,一个鲜活的人物就会跳出来。
要有时代气息,体现出当今时代的特征。
人物通讯与人物传记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人物通讯要有新闻性,要能够体现出当今时代的某些特征。新华社著名记者穆青说过:“一篇好的人物通讯,往往会起到人物的某一段传记、时代的某种记录的作用。”他认为“能否高瞻远瞩地提炼出能够反映时代特征的主题,并且从这个角度来表现英雄人物的革命精神和思想风貌,就成为决定人物通讯成败、优劣的关键”。提炼和确定能够反映时代特征的报道主题,一方面要体现同当前生活关系最密切、群众最迫切需要解答的重大课题,使人物通讯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另一方面要考察人物本身具人哪些最能体现时代特征的精神,一定要把时代的需要与新闻人物本身所具有的特点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