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九年级下1——3单元课文重点内容小结 |
作者:蓝色泪水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3/21 0:26:48 文章录入:蓝色泪水 责任编辑:蓝星 |
|
一单元内容小结 单元提示 ----本单元诗歌以爱国思乡为主题 《我爱这土地》 1、主题-------艾青 在诗中寄予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 2、象征意蕴: “鸟”是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 “土地”象征多灾多难的祖国 “暴风雨”象征日寇侵略和黑暗现状 “河流” “风”象征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黎明”象征自由独立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3、问题探究: 1) 为什么要用“嘶哑”来形容鸟叫? 传神的表现出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更深刻的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对土地的热爱。 2)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表现了什么? 愿意和土地融为一体,为祖国奉献一切的赤子之情。 3) 最末两句是什么句?有何作用? 设问句。由前段的抒情性描述进入对主题的高度凝炼的概括,使诗意的到提炼和升华。 《乡愁》 1、主题---余光中 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及盼望祖国统一的心声。 2、问题探究: 1) 本诗的顺序、线索是什么? 以时间(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后为序,情感(故乡之思上升到家国之思)为线。 2) 诗中有几种意象?有何作用?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种意象。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上,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托物寄情。 3) 本诗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结构上长短句结合,整齐中有变化,富于古典诗歌的韵味;回环往复,叠词和数量次的运用加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我用残损的手掌》 1、 主题--- 戴望舒 用虚拟和想象的手法设想自己用残损的手掌抚摸饱受践踏和蹂躏的祖国土地,表达了诗人对侵略者的痛恨,对祖国被入侵的痛苦及热爱祖国并对人民战胜侵略者的坚定信心 2、 象征意蕴: “土地”象征祖国 “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表明诗人坚贞不屈的意志 3、 问题探究: 1) 本诗的线索是什么? “手掌的感觉”为线索,从北到南。 2) 前后两部分感情色彩有何不同?作用何在? 前半部分是消极的,冷色调的;后半部分是积极的,暖色调的。 用了前后对比手法的运用,使感情倾向更鲜明,表现出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热切盼望。 3)前半部分为何要写故乡昔日的面貌? 调用了视觉,触觉,嗅觉,如同身临其境的回到家乡。浓浓的思乡之情与作者身陷囹圄的现实形成强烈对比。 4)“荔枝花”的“憔悴”,“南海的苦水”表现出了什么? 在国破家亡的苦难中,荔枝花也因无人照料而凋零,以花的形态写人的苦痛。“苦水”含义多重—海水咸苦,人民饱受战乱之苦,诗人面对百业凋零,山河破败的现状,心情更是极度痛苦。 5)“寄予爱和一切希望”表达作用? 直抒胸臆。坚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必胜,解放区是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 6)那里是“太阳”和“春”如何理解? 以二者喻解放区,说明根据地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对生活充满希望,对未来充满信心,同时也能给中国大地带来光明和苏醒。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主题---舒婷 将个体的“我”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强烈的爱国之情、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2、全诗分四节: 1) 回溯祖国数百年的贫困,落后的历史 2) 写人民的痛苦和希望 3) 描绘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祖国形象 4) 强调“我”与祖国不可分割的关系 《祖国》 1、 主题---雷蒙托夫 通过对极有特点的俄罗斯的自然风景和充满生活乐趣的农家生活场景及风俗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独特的爱,批判了那种麻痹人民的虚伪的爱国主义宣传。 2、 问题探究: 1) 总领全诗的一句?有何特点?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胜。” 把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爱情”,统摄全诗。 2) 从诗歌内容看,诗人对祖国奇异的爱情指什么? 对俄罗斯山河景物和纯朴乐观的人民的热爱。 《黑人谈河流》 1、主题---休斯 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对黑人种族强烈的自豪感。 2、问题探究: 1) “河流”象征着历史 2)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两次出现,作用有何不同? 第一次---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第二次---强化主题 3)回溯河流的主要部分有何作用? 说明了黑人漂泊不定的生活经历,以及他们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为人类文明作出过贡献。 二单元内容小结 单元提示 ------本单元都是写人的名篇,在人物刻画方面各有特色 单元问题知识 小说三要素: 情节 --- 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环境 ---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孔乙己》 1、 主题---鲁迅 本文通过“我”的眼睛来讲述,以众人的笑贯穿整个故事,塑造了自命清高、好逸恶劳、迂腐可怜的孔乙己这个旧时读书人形象,给读者展示了当时人与人之间麻木冷漠,势力冷酷的社会环境,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等级思想对人的毒害。 2、 人物性格探究: 1) 外貌描写 A. “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社会地位和短衣帮一样低;“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摆读书人的架子。 说明孔乙己特殊的身份 B. 第一次出场:可见尚有劳动能力,穷困潦倒,常挨打,年龄较大且精神颓唐,懒惰的性格特征 第二次出场:说明衣食无着,穷途末路,腿被打折,丧失生活能力。 前后肖像对照,显出他遭遇的悲惨 2) 语言神态描写 A. 对人说话满口之乎者也,说明他以读书人自居,卖弄学问,迂腐可笑的性格 B. “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说明他死要面子,怕人嘲笑 C. “窃书不能算偷”说明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性格 D. 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说明他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3) 动作描写 A. “排”既表现他拮据而穷酸的本相,又对酒店卖弄分文不少,自己是规矩人的得意神态 B. “摸”说明穷困潦倒到极点,表明他悲惨的境地 3、 环境描写作用 交待了对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表现了社会严重的阶级对立,人和人之间冷酷的关系,渲染了一种冷漠,悲凉的社会气氛,为主人公的出场和悲惨命运作铺垫。 4、 文中几次写到笑?他们为什么而笑? 文中四处写到众人的笑。 同处社会底层,对一个不幸者没有同情和帮助,只知哄笑取乐。 用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烘托和强化了小说的悲剧效果,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意味,表明孔乙己的悲剧同时是社会的悲剧,反封建的意义更深刻 5、 文章用小伙计的口吻写有何好处? 方便叙述,真是客观,也可用小伙计表现出对孔乙己的同情 6、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一句是否矛盾? “大约”表示我的猜测,但当时孔乙己已无力维生,加上长久未见,在那个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 7、 本文的六个孔乙己生活片段 1) 中人取笑孔乙己脸上又添了新伤疤 2) 众人讥笑孔乙己考不中秀才 3) 孔乙己为偷书作辩解 4) 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5) 孔乙己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 6) 侧面交待孔乙己悲打断腿 《蒲柳人家》 1、 主题--- 刘绍棠 热情赞颂了那些淳厚朴实的劳动人民,他们热忱正直的感情,以及肝胆相照,扶危济困,赤诚相见的美好品格和高尚情操。 2、 人物性格概述: 一丈青大娘---泼辣大胆,刚直不阿,口苦心甜,溺爱孙子 何大学问---侠肝义胆,仗义轻松,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 3、 小说艺术风格: 浓郁的乡土气息。 展现了民族作风和民族作派,主要体现在--- 1) 人物形象 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性格特点和传统美德 2) 艺术上 富有传奇色彩,塑造人物性格是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 《变色龙》 1、主题---契诃夫 本文借变色龙这种动物善变的特征,讽喻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反复无常、见风使舵、阿谀奉承的性格特点,巧妙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它反人民的实质 2、整体感知: 本文写了怎样的一件事?主要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人物性格? 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手指”这一案件的过程 主要运用对话刻画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见风驶舵的性格特点 3、文章末尾人们大笑表现出了什么? 百无聊赖的生活中寻求一种感官的刺激,讽刺了民众思想的愚昧和精神的空虚 4、军大衣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何作用? 1) 新的军大衣是沙皇警察的标志,也是他装腔作势,吓人的工具。交待了奥的身份 2) 猛吃一惊,浑身燥热的胆怯心理,也表现他为变色争取时间的狡猾,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丑恶心灵 3) 心冷胆寒的表现,掩饰胆怯心理,再次为变色准备;表现出奥凌弱畏强的丑态 4) 形象逼真的刻画出他出尽洋相后灰溜溜的样子 《热爱生命》 1、主题---杰克.伦敦 同过人与狼、与自我生死搏斗的历程,成功地刻画了“这个人”坚韧顽强、不畏艰险的硬汉形象,并启示人们:人活着就要同各种困难做斗争,只有用于追求胜利,抗争命运,才能充分享受到生命的价值与快乐 2、本文在艺术上的特色? 故事情节的传奇性和具体细节的逼真性的高度统一 三单元内容小结 单元提示 ------本单元都是以生命为主题,选取描写大自然和人类的生命现象,探究生命的规律和本质的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 《谈生命》 1、主题---冰心 文章揭示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快乐和痛苦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2、文章结构: 1)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作为全文的领起句 ,引起下文 2) 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 3) 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 4) 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3、作者将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树”,是何用意? 前者侧重阐明生命的力量,后者侧重揭示生命的价值。两个比喻内涵相互补充,形象又完整的阐明了生命的过程和意义 4、最后一层在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何作用? 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那树》 1、主题---王鼎钧 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呼吁城市文明发展和自然之间和谐共处 2、本文行文的顺序? 本文按大树生命经历的顺序叙事(早期—近期--现时) 3、文章结构: 1) 描写早期的大树,写了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 2) 描写近期的大树,写大树妨碍道路发展引起人们的议论,使人们质疑其存在的必要性 3) 描写现时的大树,作者对大树最终命运作了关键性的描述,含蓄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4、本文采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大树怎样的情感? 托物寓意 热爱,崇敬,痛苦,悲哀,激愤 《地下森林断想》 1、主题---张抗抗 描写了地下森林的形成历史,满怀激情的歌颂了地下森林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对孕育地下森林的峡谷的无限景仰之情 2、 文章结构: 1) 点明地下森林的特点—奇特以及作者的惊讶 2) 描写地下森林形成历史和生长的艰辛 3) 描写亲眼所见的地下森林的状貌,表达作者景仰之情 4、 本文的写法? 托物言志 《人生》 1、 主题---勃兰兑斯 表达了对人的生命本质和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他对生命珍爱的情感及让一生过的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2、本文描述了哪四个场面和哪三大人群? 1) 人类攀登高塔的场面 2) 深入挖掘,探寻地下坑道的情景 3) 一些人在广阔领域开拓进取、开疆辟土,征服人群的情景 4) 一些人在工场劳动的情景 a) 挖掘坑道的人,为了工作为了事业而忘却一切 如:科学家、脑力工作者 b) 征服广阔领域的人,属于开拓进取的人 如:军事家、政治家 c) 工场劳作的人,虽然工作琐碎,但持之以恒 如:发明家、设计师、工艺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