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土地的誓言》教案设计10 |
作者:dgcsl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3/9 20:15:52 文章录入:dgcsl 责任编辑:蓝星 |
|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揣摩、品味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3、学习本文,增强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品味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运用多媒体播放歌曲《松花江上》作为背景音乐,展示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让学生畅谈看完画面的感受。教师总结导入:是的,看完图片后那段令人悲痛的历史再现眼前, 二、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 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人,现代作家,散文作品有《默尔格勒河》、《风从草原来》、《花一样的石头》、小说《曹雪芹》、《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长江》。 三、浏览全文,勾画出你不懂的字词。师出示整理后的幻灯片。 炽痛(chì ) 嗥鸣(háo ) 怪诞(dàn ) 亘古(gèn )谰语(lán ) 蕻(hóng ) 四、整体感知 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感情。思考课题《土地的誓言》是何意思? 2、 找出作者面对土地发出了哪些誓言?这些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 指导朗读:本文首段描绘了沦丧故乡昔日的美丽、丰饶,朗读时应饱含深情,语气舒缓,后段叙述自己在故乡的成长足迹,大量运用排比句式,语气要越来越强烈,文末作者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则该用慷慨激昂的语气读出来。全班齐读全文。 五、研读、揣摩语言 1、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思乡之情,感情舒缓,境界优美,找出文中最能打动你的句子或词语,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学生代表发言) 让学生将划出的语句反复品读加以揣摩,以加深对作者感情的理解。 2、一般而言,文章的人称应该是统一的,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明确: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的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应为情感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的一步步的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了,于是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这在修辞上叫做“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 六、反思归纳与拓展 1、谈谈学过本文后你有何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同学们谈得都很好,希望同学们在学过这篇文章后真正经受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们沿着前辈们奋斗过的足迹发奋图强,用生命来热爱我们的家乡,用生命来捍卫我们的祖国。 2、你还知道哪些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的文章或歌曲? 七、布置作业 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热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