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黄河颂》教案设计19 | ||||||||
作者:汤剑青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31 20:36:14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
||||||||
黄 河 教 案 执教者:汤剑青 教学目标: 1、识记黄河概况;知道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现存问题及治理黄河的关键。 2、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黄河水系图的能力。 3、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意义。 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的治理 教学难点:黄河的治理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黄河》这一节课是为了配合学校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关爱生命教育》”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而准备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孕育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文化;同时也见证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发展历程。基于这一点考虑,我选择了《黄河》这一内容。 《黄河》主要讲了两方面的内容: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二、黄河的治理。在讲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时,除了讲清黄河的上、中、下游特点以外,还着力渗透民族精神,强调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讲述“黄河的治理”时,指导学生分析“黄河”上、中、下游三段各自存在的问题,然后再切入“黄河治理”的内容。同时告诉学生: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的治理成功与否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作为炎黄子孙,都有责任和义务来保护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树立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最后,我安排了黄河两岸秀丽的风景图片和配乐诗朗诵《黄河颂》,把课堂中弘扬民族精神的气氛推向高潮。 整个教学过程:从新授内容的导入——讲授的过程——课堂小结与练习,包括渗透民族精神等各个环节处理的还可以,教学效果也达到了自己预期的。学生的参与率比较高,几乎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回答问题的机会,并积极参加问题讨论与探究。但是,遗憾的是在点省级行政区的时候有一处和多媒体的出来顺序颠倒了,这虽然不是科学性错误,但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以避免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