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综述]
本设计用为孔乙己填写履历表这一形式展开阅读教学,意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了解小说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初步把握了人物性格,为进一步探究人物形象特征和挖掘文章所蕴涵的深刻的社会内涵打下了基础。
[教学简说]
一、评价导入:
我们以前学过鲁迅先生的哪些小说?(《故乡》《社戏》)鲁迅一生共写了33篇小说,其中他自己最喜欢的孔乙;巴金先生也热情的《孔乙己》写得多么好啊!日本有一位作家也曾说过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这篇小说为什么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呢?
(用名家的评价来印证这篇小说的不同寻常,能引起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
二、阅读课文:(五分钟)
事先大家已预习过课文了,我们现在按阅读要求,把课文再读一遍。①勾画出理解有困难的字、词、句。②迅速抓取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标注出来。选择你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可以朗读,也可以默读;可以速读,也可以跳读。
(五分钟怎么读这样一篇不短的小说?这就要求学生用心专注的读书,有效的筛选信息,而这正是对最初的阅读体验的分析整合。这一环节虽不好做反馈检查,但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也会为下面的阅读活动提供准备。)
三、检查阅读情况:
出几道抢答题,考考大家读书是否认真。
1、小说的主人公的姓名
2、故事发生的年代
3、故事发生的环境
4、提示封建读书人的命运的小说,我们还学过哪篇?两文的主人公的命运有什么不同?
(几道抢答题,看似简单,但确是很能检测学生阅读的情况,从回答中不难发现多数学生的自己的阅读是相当粗疏的。如1题答案学生脱口而出答孔乙己;再给提示又恍然大悟这是绰号;如果再追问一个读书人怎么连名字也没有,那么思考将是深刻的了。这不能不让学生反思自身阅读的缺陷。同时题目的设置也体现了由浅入深的阅读层次,第4题从文章整体设问,不至于将理解引向细碎的误区。)
四、分组学习,填写履历表。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孔乙己这个人物的命运,我们来整理一下孔乙己的档案,为他填一张履历表。
孔乙己履历表
姓名 |
|
籍贯 |
|
年龄 |
|
出生年月 |
|
学历 |
|
身体状况 |
|
特长 |
|
工作单位 |
|
家庭成员 |
|
主要社会关系 |
|
工作生活经历 |
|
主要工作成就 |
|
主要优点 |
|
主要缺点 |
|
总体评价 |
|
填表说明:
①社会关系——是指小说中与孔乙己发生联系的人物。(注明关系)
生活经历——是指小说中孔乙己做过的一些事,表达准确清楚,可根据课文中语言,也可以自己概括。
②注意将课文中有关孔乙己的信息都要罗列显示出来。
③要想又快又好的填表;小组内一定要讲究分工合作。(可一人负责几项然后整合,可由书写好的同学执笔……)
(履历表是我们常常接触的一种公文,可用在孔乙己的身上,却显得异常新奇,这一环节必然会激起学生极大好奇和兴趣,热情地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来。且所有的问题都不能在课本中找到现成的答案,这就有了研究的价值,而学生的探究欲望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了,加之问题设计能尊重学生的经验和感受,就决不会出现某些语文课堂上的虚假的小组讨论学习,讨论成了每一个孩子的自发的需要。
真正的学习,不仅可让学生学习知识、训练能力,还应让学生养成一些好的习惯和品质。比如合作学习,填写履历表,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学习,合理的分工合作使每个孩子都有用武之地,提高了学习的质量和速度,孩子们感受了合作竞争的优势,有助于培养团体协作的精神。)
五、学生填表教师巡视。(15—20分钟)
(这是一个时间较长的课堂环节,目的是让学生真正地进入文本,摈弃那种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的阅读教学,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能从容读书,静心思考,以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
六、交流填表情况。(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填写的表格)
履历表参考填法:
孔乙己履历表
姓 名 |
姓孔名不详 |
籍贯 |
鲁镇 |
年 龄 |
五十多岁 |
出生年月 |
晚清(具体不详) |
学 历 |
童生(半个秀才没捞到)
(终于没有进学) |
身体状况 |
身材高大、
被打致残 |
特 长 |
写得一笔好字
会茴字的四种写法 |
工作单位 |
无 |
家庭成员 |
无 |
主要社会关系 |
小伙计——短暂的“师生”关系(可惜“学生”不认“老师”)
掌 柜——买卖关系
短衣帮——同为“站着喝酒”的“酒友”关系
邻居小孩——一同分吃茴香豆的关系
丁举人——同为读书人的关系,偷与被偷,被打与打的关系,“摔下来”了的可怜虫与“爬上去”了的胜利者之间的关系。
咸亨酒店所有的人——嘲笑与被嘲笑的关系 |
工作生活经历 |
①读过书,终于但没有进学(大半生考功名)
②替人家钞钞书,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顺手牵羊)。
③偶然做些窃书的事,被吊打
④常去咸酒店喝酒,受人嘲笑
⑤分茴香豆给孩子吃
⑥教小伙计识字
⑦因偷丁举人家的东西,被丁举人打断了腿。
⑧用手走来喝酒,(笑声中出场,笑声中退场,用手走着退场) |
主要工作成就 |
一事无成 |
主要优点 |
不拖欠酒钱,有善良而且热心 |
主要缺点 |
好喝懒做、偷东西、迂腐、死要面子 |
总评价 (写50字左右) |
孔乙己是个热衷功名,轻视劳动,好喝懒做,死要面子、迂腐可笑而又有诚实善良一面的读书人。 |
(这个表格没有标准化答案,如果理解得深刻些,应该有更好、更丰富的答案。即使是最后的结果没有答案,那也是有收获的。比如履历表中要求填写孔乙己的“家庭成员”、“主要工作成就”。读遍全文,便知孔乙己连自己都无力养活,更不用谈娶妻生子;他也曾读过书,却没能进学,于是连做私塾先生的资格也没有;他也曾给人抄书,但总是“连人和笔墨纸砚,一齐失踪”。他的一生除了给人增添笑料外,一事无成,因此这两个空格只能填写“无”,但在这个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生既训练了思维又读懂了孔乙己的悲惨命运。)
七、小结
填完这张履历表,我们初步了解孔乙己这个人物的命运和遭遇,我们给仿佛能看见那落魄的书生孔乙己在冷漠、庸俗、无聊的社会里苦苦挣扎的身影。小说是通过刻画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下一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分析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三:“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此教学设计以填写履历表的形式展开,切入到文章的核心,由此再向四面辐射,抓住了教学的兴奋点,学生学得很积极,教师教得也轻松,是一个能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