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三峡》教案及课堂资料 | ||||||||||||||||||||
作者:蝴蝶是自由的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5066 更新时间:2005/12/5 19:05:28 文章录入:蝴蝶是自由的 责任编辑:蓝星 | ||||||||||||||||||||
|
||||||||||||||||||||
26课 三峡 郦道元 教案 教学重点: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的特点。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把握文章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拓展法,讨论点拨结合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意,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写景的脉络,选择关 键词语,增设词语提纲,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丽,有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大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去吧。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学生见资料一) 三、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音韵美(见所发资料二,1、2、3) 四、学生自己朗诵课文,理清文章的整体布局,把握写景重点以及景物特征。然后四人小组讨论所发资料三上的内容,在空格处填上合适的词语。(见所发资料)——学生填好后指定学生回答分析过程 1、明确:第一段重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重岩叠嶂,隐天避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说一层层的悬崖,一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说明江面狭窄,两岸雄峰相连,峭壁对峙,只看见一线天。突出峰峦重叠,雄峻险拔的山势。 2、二、三、四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山峡的不同景象。 第二段写夏季三峡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说夏天水涨,江水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不能通航,突出大水猛涨。“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此句是说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才会有航船,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教师板书:夏季 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奔放美) 第三段:写三峡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丽风光。“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说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山静、飞泉、柏怪、水奇,构成一幅挺拔超脱的画面。“清荣峻貌,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用极为精练的四个字状写四种景物,总结全文。(教师板书:春冬 素湍绿潭 悬泉瀑布 清荣峻茂 清幽美)……学生齐读第三段,想象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幽美。 第四段:写三峡的秋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是说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充满凄清肃杀的气氛。“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是说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肃瑟气氛。(教师板书:秋 林寒涧肃 高猿长啸 凄婉美) 2、文章最后一句引用渔者歌,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明确:借渔者的感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用哀转久绝的猿声来侧面衬托三峡的凄凉与悲哀。) 五、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三峡》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反复诵读,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涵咏品味文章的语言;拓展阅读,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的能力。 教学步骤:一、检查背诵、检查翻译(资料上的) 二、根据课文内容,想象三峡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1、选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三峡的奇景(教师提醒学生想象要扣紧山水、季节、景物特征,如: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啼、悲凉的渔歌等) 2、本文对三峡的描写比较客观,作者的感情并没有直接表达出来,但是字里行间仍然可以体会到作者丰富的情感。请你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结合具体景物,说说隐含作者哪些情感?(明确:如写群山连绵、高耸入云,体现了作者欣赏赞叹的感情。他惊叹自然的神奇,盛赞三峡夏日之时的奔放美,春冬之时的清幽美,秋日之时的凄婉美。作者听到凄凉的猿啼,悲凉的渔歌,仿佛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三、品味作者独特的语言魅力(学生见资料)学生齐读这三个句子,感受其语言美的特质。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避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正面写山“连” 的特点,,粗笔勾勒,轮廓分明。“隐天避日”,山隐于天空,遮住太阳,侧面烘托山 “高”。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 远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属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绝 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属仰观远景,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 写貌,形神兼备。“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注入一股生命 的活力,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3、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山峡巫 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即从正 面摩声,又从侧面引用,以渔歌的凄凉来写猿鸣,手法多变,摇曳多姿。) 四、拓展阅读:阅读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一诗,请说出它和本文内容上的联系。(明确:诗和课文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为游记散文。文章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歌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五、布置作业:课外阅读《水经注》、《三峡》笔记写在“读书笔记”上
26课 三峡 郦道元 课堂资料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 郦道元(466或472——527)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出身于官宦世家。他也先后在平城(北魏都城,今山西大同市)和洛阳担任过御史中尉等中央官吏,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并且爱好游览,足迹遍布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江苏、内蒙等地,每到一地,都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并且阅读大量地理著作,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他认为地理现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经过历代的更迭、城邑的兴衰、河道的变迁和山川名称的更易,地理著作必须不断充实完善。他参阅了437种书籍,通过自己的实际考察,终于完成了《水经注》这一地理巨著。本书共40卷,记述了1252条河流的发源地点、流经地区、支渠分布、古河道变迁等情况,同时还记载了大量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资料,以及城郭、风俗土产、人物等。《水经注》不但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巨著,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深厚的文笔,形象生动的描述了祖国的壮丽河山。他为官“执法清刻”“素有平猛之称”,颇遭皇族、豪强忌恨。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3年),汝南王元悦趁雍州刺史萧宝夤派人把他和他弟弟道峻以及两个儿子一同杀害。著作另有《七聘》《本志》,均已失传。 二、朗读课文,辨明字音,词义,正确断句 1、读准字音:阙(que) 叠嶂(zhang) 曦月(xi) 襄陵(xiang) 沿溯(su) 素湍(tuan) 绝巘( yan ) 飞漱(shu) 长啸(xiao)属引(zhu) 哀转(zhuan) 2、辨明词义:A、通假字——a略无阙处(通“缺”,空缺) b哀转久绝(通“啭”,声音转折) B、古今异义(主要了解在具体语境中所表达的古义)——a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冲上) b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真,实在) C 、一词多义——a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b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D、重点词语: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风(奔:奔马,衬托夏水顺流行舟之快) 素湍绿潭(素:白色的;湍:急流;急流溅起的雪白浪花。素湍、绿潭一动一静) 回清倒影(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倒影:动宾短语,倒映着影子) 清荣峻茂(并列短语。清,指水,荣,指树,峻,指山,茂,指草) 哀转久绝(转,婉转;绝,消失) E、虚词列表
3、读音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段: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二段: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三段: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第四段: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认真朗读课文,将本文的写作脉络填在下面横线处: 抓住三峡的( )来写 春冬它的特点是 、 表现了它的 美 秋天它的特点是 、 表现了它的 美 四、揣摩语言,体会它独特的语言魅力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避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 3、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山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清水 黑山在县(河南修武县)北白鹿山东,清水所出也。上承诸陂(bei,山坡)散泉,积以成川,西南流屈曲。瀑布垂岩,悬河注壑,二十余丈,雷扑之声,震动山谷。左右石壁云深,兽迹不交,隍(huang,沟壕)中散水雾合,视不见底。南峰北岭,多结禅栖之地(禅栖之地,修行僧人的居住地);东岩西谷,又是刹灵之图(刹灵,寺院;图,即“浮图”,佛塔)。竹柏之怀,与神心妙远;仁智之性,共山水效深,更为胜处也。其水历涧飞流,清泠洞观(泠ling,清凉;洞观,水清可见底),谓之清水矣……清水又南,与小瑶水合。水近出西北穷溪,东南流注清水。清水又东南,吴泽陂水注之。水上承吴陂于修武县故城西北。 1、给下面的字注音:禅( ) 栖( ) 刹( ) 涧( ) 瀑( ) 壑( ) 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上承诸陂散泉( ) (2)多结禅栖之地( ) (3)其水历涧飞流( ) (4)清水又南,与小瑶水合( ) 3、用原文中的话回答问题; (1)清水有一河段很险奇,作者是怎么写这一段河景观的? (2)除自然环境外,清水流域被人称为“胜处”的原因是什么? (3)作者怎么解释清水得名的原因? 4、上面一段文字先写明清水的 再介绍清水的走向与 ,着重描写了清水两岸的 ,解释了清水 ,交代了清水支流的 。 六、名篇欣赏 三峡 余秋雨 在国外,曾有一个外国朋友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 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回答是:“三峡!”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这几句,我一直看成是当代中国诗坛的罕见绝唱。 他还用最省俭的字句刻划过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词章。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终于,人们看累了,回舱休息。 七、解释加线处词语的意思,再将原文翻译成现代汉语: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避日,自非 亭午夜分,不 从 几乎 通“缺”断开 层层悬崖,排排峭壁 遮住 挡 除非 正午 见曦月。 太阳 。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到了 上 断 有的 传达 早上 虽乘奔御风,不以 疾也。 即使 驾 以为 快 。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极高的险峻的山峰 形状奇怪 良多趣味。 。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 动词;下霜 树林和山涧清凉寂静 非常凄凉怪异 回响 很久消失 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唱道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