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山的那边》教案设计13 |
作者:文静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9/24 17:07:26 文章录入:文静 责任编辑:蓝星 |
|
课文分析:这首诗分两节,前一节写“小时候”,后一节写“今天”。小时候就有一颗不甘蛰居闭塞山区之心,但是认识是幼稚的。长大后,感悟了,诗人用群山和大海的形象表达了人生的信念。只要体悟“海”与“山”的象征意义,懂得“海”就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就是理想的天地,无座数山就是通向理想之路,就可以把握全诗的意蕴。联想任何一种理想和奋斗,都会感到越读越亲切。事情往往是这样,并不是爬了一座山,就能达到目的地的,要翻过无数座山,才能到达理想境界。失望是因为对长期性艰巨性估计不足,认识深化了,就可以战胜失望,乃至不再失望,就能够“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诗人情感体验的过程也是认识深化的过程。这首诗对人生是一个很好的艺术概括,当我们经过一番奋斗不能实现理想因而感到沮丧的时候,想起这首诗,就会鼓起信心,继续奋斗,继续前进。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2,整体感知诗歌内容,体会作者“为理想而奋斗”的思想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诗歌意境,把握本诗主旨。 3,深入诗歌意境,体会“山”和“海”的不同含义,体会诗歌蕴涵的人生哲理,并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3,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难点: 1,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把握本文的思想感情 2,准确复述课文内容,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四、学习方法: 朗读、合作、探究 五、课时分配: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已经从小学进入了中学,这个时候就是你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在这个起点上,相信你们都有着新的憧憬和希望,作为现代化都市中的孩子,你们追求的是一种什么东西呢?你们的理想是什么呢? (请四、五位同学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刚才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共同的目标。 那么,处在崇山峻岭中几乎与外面的世界隔绝的孩子们,他们所追求的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王家新的这首《在山的那边》,一起来探讨他们的理想,看看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发。(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 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1992年去英国。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等。 (作者自述)《在山的那边》是我在二十多年前写下的一首诗,那时我还是一个从边远山区来到大学校园不久的大学生。因此,对我来说,重读这首诗,犹如翻开封存多年的老相册,重又看到了那个不无稚气、却让人感叹和怀念的早年的我。 显然,《在山的那边》起源于童年经验。我生于湖北西北部山区的武当山下,父母为中小学老师,从小随着父母的工作调动,在五六个地方生活过,但一直没有走出山里的世界。世界对于幼年的我来说,就是放学后一片寂静的校园、山川中那道清澈的河流以及环抱着这一切的无言的群山。命运就这样造就了我们这样一代。 我们这一代,生于五六十年代,从小受的是理想主义教育,经历过“文革”和上山下乡,在“文革”结束后又来到大学校园,有人称我们为理想主义的一代,又有人称我们为幻灭的一代。理想主义培养了我们的幻想和精神气质,但我们也是为“理想”的虚妄付出过最惨重的代价的一代。在我的同代人中,有许多人历尽磨难而依然保持着理想主义的精神,但也有许多人到后来心如死灰,变得非常迷惘。 (三)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提出朗读要求,学生自读 要求:(姿势端正,双手拿书,身体坐直,声音洪亮,读音准确,停顿合理,语气恰当) 3,找学生读 男、女学生各找一人,进行朗读比赛,然后让两个同学彼此互挑毛病 (四)研读课文第一节 全诗共分几部分?(两部分) 齐读第一节,并回答下列问题: 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中,“痴想”是什么意思?(检查预习情况)表现了什么? “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痴”是神态描写,说“我”发呆,非常入神,表现“我”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渴望追求新的天地。 2,“妈妈给我说过:海”告诉了我们什么? 妈妈指点了理想,唤起了我的想望。 3,“隐秘的想望”中“隐秘”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说? 隐秘:隐蔽,不外露 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还,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秘”。 4,“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说明了什么? 爬山不容易 5 a)“我”经过努力最终爬上了那个自以为能看到海的山顶,那么“我”的愿望实现了吗?(没有) b)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哭着回来、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个零分) c)怎么理解“打了个零分”?(幻想全然落空) d)作者心情怎么样?(不好) e)为什么不好?(原以为爬上山顶可以看到山,可实际上并没有看到) f)“山铁青着脸”什么意思?用了什么修辞?为什么是铁青?是单写山的颜色吗? 拟人手法。表面是写山的颜色,实际是写自己的心情难过。“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的山,看起来就像“铁青着脸”,山色是青的,只因为“我”心情不好,好象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五)指导朗读 1,第一节应该读出“向往——疑惑——希望——失望——困惑”的语气。逐句结合句意分析,分别指导。 2,找学生读 齐读 (六)研读第二部分 分组朗读,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画下来,分组讨论交流不会的句子。 七、布置作业 1,读课文第一部分 2,写书后“读一读,写一写” 3,预习课文第二部分及书后练习题 八、板书设计 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向往——疑惑——希望——失望——困惑 九、教后感: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生活哲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蕴含的生活哲理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蕴含的生活哲理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简要回顾上节课所分析的第一部分,让同学谈谈自己学完后的感想,找学生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二)朗读 齐读第二部分 (三)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分小组朗读,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画下来,分组讨论,小组内交流不会的句子,能解答组内可做解答 2,同学们提出不会的地方后,由每个小组组长归纳总结,代表本小组发言 3,老师汇总大家的问题,分别讲解 1)“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a.为什么说“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只有坚定信念,才能越过高山,看到大海 b.诗人这里所说的海是什么呢? 这种海代表一种信念,是一种理想 2)“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a.“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 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妈妈的话给了我希望,给了我前进的动力,坚定的信念。 b.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童年的认识毕竟是肤浅的,而且母亲并未明确的给我点燃希望,所以是飘来的。 c.飘来的东西很轻,怎么会扎下深根? 说明理想、信念的树立也需要日积月累,后来“我”不懈努力,这种信念就在“我”心中扎下了深根。 3)我们上面说了“海”是信念,那么“山”指的是什么呢? 海指的是信念,山指的是困难(板书) 4)“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这段话有三组量词,非别指的是什么?怎样理解这段话? a.“一次又一次” 我失望的次数多 b.“一座座” 我遇到的困难多 c.“又一次次” “我”努力,不灰心 d.“诱惑”是什么意思?山顶的诱惑力在哪? 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的有诱惑力 e.从这句诗,你得到什么启示? 跌倒后一定要爬起来只有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5)“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怎样理解? 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6)“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中“枯干”什么意思?怎么理解这句话? 枯干:形容对理想的渴望。 “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7)“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怎么样理解? 爬上一座山非常吃力,爬无数座山那就要历尽艰险,这就是说,理想的实现是要历尽千心万苦的。 8)“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a.是什么东西在一瞬间照亮了你的眼睛?(大海) b.“大海”是什么?(理想中的情景和境界) c.能轻而易举达到理想境界吗? (不能。要翻越无数座大山,克服无数个困难要失望无数次) d.克服困难的过程也就是黑暗中摸索并走出黑暗的过程,黑暗的尽头是什么?(光明) e.一个人在黑暗中摸索了许久,当光明突然出现的眼前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高兴、愉快、惊喜、兴奋、激动) 9)诗歌中 “全新的世界”是什么意思? “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 10)“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怎么理解? 理想境界的实现使人兴奋、惊喜。 11)总结“海”和“山”象征着什么? 在第一部分中,海和山都是本意,第二部分中“山”象征着困难,“海”象征着理想和信念 (四)在你的生活和学习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经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 (找四、五个学生回答) 很多时候,我们要战胜的最大困难也许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战胜自己。人生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 正是在艰难曲折的不断求索的过程中,我们的人生才充实而有意义。失败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对于刚跨进中学大门的同学们来说大家有没有信心? (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复习第一课,写书后字词一遍 2,书后第三题小练笔 3,预习第二课 (七)板书设计 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山”:困难 (群山) “海”:理想,信念 (八)教后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