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莲文化的魅力》简案 |
作者:张英宏 文章来源:济南十九中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9/16 13:14:38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学生对莲的各种知识的搜集 、整理、探究,培养学生处理各类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生各种形式的探究性活动,揭开莲文化的神秘面纱,了解莲与文学艺术、莲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3、通过对莲文化的研究,激发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探究事物的习惯,掌握探究事物的方法,并学会围绕共同话题进行讨论,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二、活动构想: 1、指导思想: 师生互动,共同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表现。 2、活动安排:本次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指导探索 实践体验 (时间为两周) 指导学生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分工合作地去搜集、整理和探究莲与文学艺术、莲与现实生活、莲与科学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包括: (1)莲的名称(含学名、别名、美称等) (2)莲的历史、品种 (3)莲的图片、工艺品(含邮票、明信片、挂历、水墨画等) (4)莲的美食和药用 (5)莲的名胜古迹 (6)莲的诗文、故事、传说 (7)莲与佛教的关系 (8)将自己的观察与欣赏,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文章、绘画、手抄报、制作课件等等) (9)回顾自己对莲文化的探究过程,用三两句话来谈谈自己对探索事物的感受和体会。 第二阶段:成果汇报 资源共享 (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翻开中国的文化史,扑面而来的是淡淡的清香,默默地感动,在我国文化的百花园中,有一朵奇葩格外的引人注目,那就是莲。《诗经·郑风》有“山有扶苏,隰有荷花”之句;屈原《离骚》则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的咏唱;周敦颐的《爱莲说》“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句更是将荷的品格刻画得淋漓尽致,成为咏荷的千古绝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部中国文学史,就是莲花精神的发展史。那么你能说说你对莲的了解和认识吗? 作为济南人,我们有更为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地方,我们有享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美誉的大明湖,有闻名遐迩的荷花节,有莲花形状的泉城广场,有美轮美奂的荷花喷泉,而且我们济南的市花就是荷花……由此,我们感受到了济南与莲文化的渊源,于是我带领56级1班的同学开始了对莲文化的探究,这节课,我们就将揭开莲文化的神秘面纱。 (二)、识莲、赏莲 首先,我们请我们的闫序同学介绍一下探究的情况。 接下来,哪个组介绍情况? (一、二、三组争先恐后,达到此起彼伏的效果) 一组:综述 由此我们感受到莲文化已经延伸到我生活中,莲是一道美味的佳肴,莲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莲是我们探究的宝藏……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如果你能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就会发现科学无处不在,莲无处不在。 二组:综述 亭亭玉立的荷花,飘飘荡荡的荷叶,丝丝缕缕的清香,组成了一支清新的夏日乐章。身置其境,看薰风翻背,赏黛玉交映,无不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被眼前的清凉世界陶醉。 三组:综述 在中华荷园里行走,留连,你会遇到晴荷、雨荷、风荷、雾荷,她们亭亭玉立,别有韵致,她们舞得朦胧,舞得飘逸,舞得沉醉,舞得欢乐。你自由的心也会情不自禁随之翔舞,那一瞬,荷是你梦的云裳,你便是一支轻舞的新荷。 闫序作综述。 (三)、感莲: 通过同学探究和讲解,我们感觉到莲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感受到莲文化的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意味无穷,下面,我们只从欣赏和体味古诗词的角度,来感受一下莲文化的魅力。 大家都了解哪些有关描绘莲的诗词?能说说吗? (生争先恐后,踊跃发言。只背诗或名句)。 教师点评。请大家打开资源库中的诗词文赋,再来深入理解和体味一下。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词,赏读诗词。 (四)、悟莲 通过以上的探究,我们对莲应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请把你的感受打出来。 生讨论、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莲花的世界就是生生不息的生命的世界。它在淤泥里孕育,在阳光里生长,在高温里盛开,在清风里结实。莲之魂,飘在诗歌里,行在书画里,定格在照片里,它属于水,它属于阳光,它属于爱它的人,它更属于神秘的宇宙……让我们尽显诚信、创新、和谐的济南精神,用我们聪明的头脑、勤劳的双手,让济南更富有文化底蕴,让莲文化魅力永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