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2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31 23:02:40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2.学习作者生动细腻而又饱含感情的语言特点。 教堂重整点 抓住特征,运用适当的描写方法刻画人物。 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 设计思路 教学这篇课文时,应首先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明确文中刻画的主要人物。能分辨出运用的描写方法及其刻画的人物性格。再进一步去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有关这些问题,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完成,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人。 记忆中韵朋友每个人都有许多。你童年时代最难忘的朋友是谁?为什么难忘?说出来,给同学们听听。今天,我们来看一下高尔基少年时的朋友跟我们韵朋友有什么不同?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童年的朋友》。(板书课题。) 2.作者介绍。 (1)让学生站起来介绍。 (2)明确:(出示幻灯片1。) 高尔基,苏联作家。他的代表作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二、自主学习 师: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2。) 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几个人轮读,要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文章中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4.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写人最好是写眼睛。课文中三次写了外祖母的眼神,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体会这些描写表现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5.外婆在孩子的眼里是长辈,可作者在文章中说外婆是他的“朋友”,而且是“最知心”“最珍贵”的“终身朋友”。为什么? 6.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四、反馈交流 1.给下列字注音。(出示幻灯片3。) 噗噗 咕哝 绺 鬃 诅咒 镶 要求:让一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不正确的,找其他学生起来纠正。 2.文章中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7 明确:(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里描写。) 3.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写人最好是写眼睛。课文中三次写了外祖母的眼神,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体会这些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明确:(黑眼珠儿闪耀着气愤的光芒。) (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 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 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充满活力、愉快、温暖。) 4.,外婆在孩子的眼里是长辈,可作者在文章中说外婆是他的“朋友”,而且是“最知心”“最珍贵”的“终身朋友”。为什么? 明确:(因为她不仅善良,有爱心。还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给了我关怀,给了我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5.放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和同桌交流。(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6.重点研讨第6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幻灯片4。) ①本部分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②本部分刻画人物时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③从这部分中可以看出外祖母是一个怎样的人? (2)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明确: (①比喻、对比、排比。 ②肖像描写、动作描写。 ③可以看出外祖母是一个善良、充满活力、愉快的人。) 五、梳理巩固 学生谈本堂课的收获。 (不必只局限于一个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即可。) 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 《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二部分。 七、布置作业 《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迁移延伸”部分。 板书设计 童年的朋友 高尔基 外祖母 肖像描写 动作描写 善良、充满活力 语言描写 愉快、温暖 心理描写 有爱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