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说明文阅读题”的解题思路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新语文收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8/6 20:04:19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说明文阅读题”的解题思路

 

最近,读了一位同学的来信,他问及:“说明文阅读题包括哪些内容?”

我研究了一下历年来说明文阅读的考题,基本上就是那么几方面的内容: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明确说明的顺序;理解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至于如何搞清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我以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了解某篇说明文介绍了哪些知识,是介绍一个实体事物还是说明了一个科学原理,那么这个实体事物的特点或这个科学原理的本质就是说明对象的特征。比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说明的对象就是实体事物——人民大会堂,而人民大会堂有什么主要特征呢?题目中已经点明了,即“雄伟”,所以 ,通过对文章标题进行思考和分析,来理解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事理说明文《统筹方法》题目中也交待了说明的对象,但“统筹方法”的本质是什么呢?在文章第一段中就直接指明了它“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这句话概括性强,语言表述准确、严密,它使用了下定义的方法,交待了说明对象的本质。因此,阅读说明文时,抓住文章开头概括性强,语言表述准确严密的句子,往往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特征。《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篇目,都是在文章开头部分就交待了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的。

在说明文的阅读考题中,还经常会涉及到让同学们理解、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方面的内容。

比如:“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这句中“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的答题思路和方法是“抄下它,解释它,正反两面说清它。”所谓“抄下它”,即抄下“几乎”一词,“解释它”,即,“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正反两面说清它”,即先说文章中用了这个词,表明了卢沟桥的桥面不完全与河面平行,有一定的弧度,而去掉“几乎”一词,则表示桥面与河面是完全平行了,这不符合实际情况。所以,使用“几乎”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样回答问题,语言较严密,回答得比较全面。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