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消息标题不可忽视文化品位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收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7/25 18:26:36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消息标题不可忽视文化品位
消息标题的文化品位,就是从文化视角透视消息标题所达到的水平。不同的记者在写同一题材的消息时,往往在文化品位上有高下之别、文野雅俗之分。由于文化品位不同,消息的审美价值、信息含量也就大相径庭。 然而,眼下似乎是受“新闻无学问”的谬误影响,有人错误地认为“消息标题无品位”,“消息没必要像文艺作品的标题那样讲究文化品位”,在这种糊涂认识的指导下,一些白开水般淡然无味的标题也就应运而生。如会议报道,无论大会、小会、长会、短会,一律采用《××××会议在××××隆重开幕》,工作成绩报道,动不动就是《××××××工作成效显著》。这种格套化、白开水似的标题,忽略了新闻事实的个性,淹没了新闻的特质,读来当然索然无味。这样的标题往往因为掩盖了鲜活的新闻事实而令读者不愿卒读新闻内容,以致大大影响了新闻报道的社会效果。其实,消息是新闻的主体,而标题又是消息的眼睛,无论从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和信息含量,还是从 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而言,消息标题都不可忽视文化品位。 那么,消息标题的文化品位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其一,消息标题的色彩。所谓色彩亦即文采,消息标题从总的来讲虽不可能像文学作品的标题那样文辞富丽、着力修饰,但有些消息的标题也该讲究个形象生动、摇曳多姿,这就是消息标题的 色彩。例如:《广东虾生产游入“第二春”》(《羊城晚报》),一 个“游入”,把广东虾生产进入了“第二个春天”的新闻活脱脱呈现在读者面前。其二,消息标题的立意。消息标题如果立意新、立意奇、 立意巧,就能一下子吸引住读者,让读者觉得清风扑面。例如:《“梁山伯”结婚了》(新华社电),这是五十年代一篇较有影响的社会新闻。作者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去立意,让读者在联想中认识到今日“梁山伯”结成美满姻缘的深刻社会根源,从而达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其三,消息标题的节奏。消息标题的节奏体现出来的特点是简明扼要、简洁明快。例如:《文文要出院不见爹娘面》(《羊城晚报》),10个字的标题,意思上前后贯通,一气呵成,读者从标题中能一目了然体悟到父母弃女婴这一新闻事件的事实、性质。 这种“短、平、快”的标题是消息标题中常见的,可以说,这是消息标题与其它新闻体裁标题的最大区别。其四,消息标题的信息含量。这种信息含量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的信息含量,如:《我驻南大使馆遭北约导弹袭击》(《中国青年报》),一个标题赫然醒目地交待了一个新闻信息,其后的副题《馆舍严重破坏,至少已有3人死亡另有20多人受伤》更进一步具体地交待了这一新闻事件的结果。这种标题于明白晓畅中蕴含了丰富的政治信息和情感信息。隐性的信息含量,如《科技对首都经济贡献率突破50%》(《北京晚报》),这个标题以“突破50%”的最新事实昭示读者,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将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显性的信息纷呈,能迅速满足读者的求知欲,而隐性的信息暗涌,让读者在咀嚼中慢慢明白事实真相。总之,无论显性还是隐性,信息含量越大其文化品位就越高。 有鉴于此,笔者以为,要提高消息标题的文化品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善用、巧用动词,让消息标题“立”起来。如某报制作这样一个标题:《绿化十年造就青山座座》。在这里,“绿化”、“造就”形成一个连动句式,为标题增添了“动”的活力,绿化出的“青山座座”跃然眼前,读罢标题让人浮现联翩。 其二,锐意标新立异,让消息标题“新”起来。如《黄河水奔流 千里到达天津》(《人民日报》),由于立意别致,打破了《××× ××工程竣工》的模式,使得“引黄入津”工程的报道具有了生命律动的新鲜感。 其三,力求突出重点,简明扼要,让消息标题“快”起来。消息标题突出重点,有助于读者迅速捕捉到消息的中心事实。如《战后谅山》、《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玉门原油开始东运》、《陇海铁路全线修通》(均新华社电),其节奏简洁明快,让读者无需多思,便一目了然领会到新闻事实的要旨,这种“快”如疾风的新闻文化品位 是文学作品的标题无法比拟的。 其四,嫁接文学手法,让消息标题“富”起来。这里的“富”指其信息的富有。消息标题贵在短小精悍,言简意丰,必要时可从文学 那里嫁接一点“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如:数学上有一个《费马大定理》,300多年来数学家被这个定理弄得神魂颠倒,可我国数学家蒋春暄却用四页纸就证明出来了。对这样一个重大新闻,《北京晚报》仅以《中国学者捅破“窗户”纸》9字主标来概括,但这9个字主标背后却蕴藏着丰富的信息内涵,“中国学者捅破”流露出国人的骄傲和自豪,“窗户”纸却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慨。这种高度凝炼的新闻标题,由于将“文学”与“新闻”相嫁接,其表意的深度和广度都大大延伸,其文化品位自然大幅提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