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再别康桥》教案设计12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2/25 15:20:21 文章录入:zzh75324 责任编辑:蓝星 |
|
再 别 康 桥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之情 2、 学会诗歌朗诵的基本方法并当堂背诵全诗 3、 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体会新月派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4、 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 1、诗歌所抒发的感情及作者独特的意象选择 [教学难点] 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 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诵读吟咏法,欣赏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欣赏了李叔同的《送别》,一首低沉的诗词、一曲低沉的乐曲共同为我们讲述了别离的痛苦之情。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人生便是在无数的离别中演绎出一幕幕动人的话剧,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从古至今,离别便成为文人骚客关注的话题,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还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近代诗人徐志摩用为我们抒发的别离之情! 二、作者及作品: 姓名:徐志摩 别名:诗哲 南湖 云中鹤 章 生辰:1897、1、15 忌日:1931、11、19 星座:魔羯座 婚姻状况: 原配: 张幼仪 灵魂伴侣:林徽音 夫人: 陆小曼 地区:浙江海宁硖石 国籍:中国 职业:现代诗人、散文家 优点: 新诗创作 诗集:《猛虎集》、《云游》等 徐志摩曾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中说:“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世界上最秀丽的一条水。”弯弯曲曲的清澈见底的河水,河水里飘着长长的青草,两岸四季长青的绿茵茵的草坪,斜依在桥的两端的棵棵垂柳,矗立于岸边的宏伟的教堂,庄严秀丽的各学院的建筑群……徐志摩非常喜欢这个地方,为这优雅、秀丽、宁静、和谐的大自然所陶醉。清晨,或傍晚,他常常在织锦一般的草地上读书,有时俯身观看康河里的流水,有时仰头眺望天上的行云,有时撑一只长篙在康河里划船,有时则在夕阳西下的晚景里,骑上一辆自行车,独自去追赶天边阔大的太阳,而且,在剑桥就读期间,徐志摩还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康河以她独有的灵性滋润着徐志摩,徐志摩在回忆康桥时曾说:“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是康桥创造了一个充满性灵的诗人。 三、初读作品: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明确诗歌的节拍,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箫,桥;来,彩。 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学生默读此诗,教师质疑,诗歌以意象体现诗人的感情,请大家阅读此诗,寻找诗歌中的意象,教师指导学生明确意象,体会诗情。 明确: 诗歌中的三处比喻运用得尤为精到。 第一处在这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夕阳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金色的枝条随着风儿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真像一位姿态柔美、楚楚动人的新娘。这里形容柳枝不言其“碧“色,而是着重摹其态,绘其形,想象它是“夕阳中的新娘”,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这一比喻,使得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景中见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 第二处“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这里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沉淀着诗人像彩虹一样美丽的梦想。作者融情入景,把那种如水中月,镜中花,捉摸不到的梦境描绘得形象而鲜明。康桥下的一支清流,滋润了作者的心灵,唤醒了沉睡的梦幻,涤荡了尘世的喧嚣。让读者感到虚无缥缈,又虚实相生,可谓恰到好处。 第三处比喻是“悄悄是别离的笙萧。”这一处化无形为有形,将难于言说的离愁别绪,缠绵与眷恋比作吹奏起离别曲的笙箫,清丽而疏淡,非常传神。而古人则善将流水衬愁,将思绪巧妙化做绵延不绝的流水,“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者通过使人产生共鸣的音乐旋律,反衬出离别时的沉默,却不显得感伤,手法别具一格。 终归是要离去的,但此时此刻,在诗人的眼中,康桥还是那样一副线条流畅、色彩鲜明、动静结合的美丽画卷:西斜的夕阳给湖畔的柳枝镀上了一层灿烂的金黄色,轻风徐来,柳条也舒展着自己柔美修长的双臂,那娉娉袅袅的样子,真如一位艳美绝伦的新娘子一般。她的影子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也荡漾在诗人的心湖里。让他回想起那些偎依在她的身 1、 建筑美: 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2、 绘画美 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六、再读诗歌,体会诗歌的写作特色: 1、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读下列诗句,回答问题: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思考: 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对比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明确:一般离别时离别的是人,这首诗作别的却是“西边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转向天空,跳出了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总结:离别对象特别 2、品读下列诗句: 柳 永《雨霖铃》: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柳宗元《别舍弟宗一》: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思考:与徐志摩的这首诗相比,情感氛围上有何不同? 明确: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的”“悄悄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成分。 总结:营造的气氛轻松 3、思考: 设想一下,如果你要远行,站在车站,你眼中所见到的会是什么样的情景 ?(学生讨论解决) 思考: 照一般情况设想,诗人告别康桥时,当有送行的人,诗人的眼中也会看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耳中也会听到机械的轰鸣。但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摄入镜头,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物,这些物象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明确: 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就好像作者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营造出的是一种清新之感。 总结: 意象选择新颖 小结: (一)、形神兼备,以形传神。诗歌的第二节把金柳比作新娘,形似神肖,别致新巧。河畔垂柳,冰清玉洁,柔曼飘拂、夕照霞辉,给她镀上了一层金光闪闪的颜色,她多像一位长发飘逸、风姿绰约的新娘。她的婀娜多姿的倩影倒映在康河里,也荡漾在诗人的心河中,并激起层层的情感涟漪。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怎能不心动神摇呢?爱恋康桥的一草一木,如同迎亲娶新一般,深情痴迷,徐志摩在这里决不仅仅是绘形摹态,他是传情达意,表达一份对康桥风光,对失落情意的眷恋、追恋。他爱康桥,更爱遗失在这里的情真意切的美梦! 六、小结本文。 七、知识点训练。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沙场娜拉! 九、课后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