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21
作者:hbtshjg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2/1 9:13:10  文章录入:hbtshjg  责任编辑:蓝星

 

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单位彩亭桥镇中学

作者:hbtshjg

日期:2006、11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感受江山的奇美,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知识目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积累描绘山水的词语。

能力目标:

体会本文骈散结合、先总后分、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等特点;学习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通过诵读训练,体味精美清新的语言,进一步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

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骈散结合、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等特点;学习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在朗读的基础上,领会内容,掌握特点。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鸢飞戾天两句。

教学准备

让学生通过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决文章中的生字词。教师准备有关富春江的风景短片及课文重点字词的投影。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可爱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著名的景观? (学生讨论回答) 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要求看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富春江的景色用一个字来说就是。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后,情不自禁写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1.板书文题、作者。解题::给予。:信。题目的意思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信中述说旅行所见,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把富春江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读后悠然神往,就像置身于奇山异水之间,是六朝骈体文中描写山水景物的妙品。
   2.作者简介。吴均,字叔痒,梁朝吴兴故彰(今浙江省安吉县)人。他出身贫寒,为人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他的诗文清拔有大气,曾得到当时文坛领袖沈约的称赏。当时有的人效仿他这种文章,称吴均体。吴均著有《后汉书注》、《齐春秋》、《庙记》等书,后来都失传了。
二、导读解析

1、读课文,正音正字

掌握以下词语: 行旅 桐庐 悠然 领略 鸢飞戾天 经纶 亟思 遁世 缥碧 轩邈 泠泠 窥谷忘反 见日

2、再读课文,根据自读提示,掌握学习重点;在此基础上按下列步骤具体学习课文。

3、学习第1段。

 读课文及注释,明确各句意思,请一生翻译本段。

教师范读后讲解:风烟:指烟雾。共色:同样的颜色。俱:都。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分析各句:

1句:写天光山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写出了天气的晴好;

2句:写乘船江游的心境--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惬意而畅怀;

3句:交待江游距离,总写山水特点。

这部分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思考: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在哪里,在哪里?

――学生只要能抓住重点,说出水之清澈(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和山之峻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也就能够大致领悟这篇写景美文的魅力了。

4、学习第2段。

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之特点。

翻译本段。

缥碧:青白色。急湍:急流的水。 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本段承异水二字,从哪几方面抓住并突出的特点?
  
――从水色(缥碧)、水的深度(千丈)、水中物(游鱼细石)等方面作静态描写,突出水之清;用急湍”“猛浪进行形象描绘,从动态写出水之急;总之,这一段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江水之美。

5、学习第3段。

这部分以细腻的笔触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在这里,作者既从侧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朗读本段,概括段意。本段写奇山以及浏览感受。

先找出写山的句子,然后分析: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山之奇?

A.从山自身写:

山之高:皆生寒树--山高风大,树受侵袭,冒出寒气--以树之寒衬托山之高;

山之势:负势竟上,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从山势写其奇;

以上从山本身写起,把静止的山赋予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

B.从山上的其它景物来写山:

从动物--好鸟、蝉、猿等在山中悠然自得的生活写山无穷的生命力;

从人--热衷功名和经纶世务者临山的心境,衬山之雄奇、幽美;

从植物--横柯上蔽、疏条交映,写山哺育了万物。

6、通读全文,体会本文意境,概括写作特色.

突出特点,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全文紧扣奇山异水这一特点,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描绘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图画。

本文写作手法上采用了先总后分的手法。先总写:用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八字大笔勾勒,将一幅天高气爽、色彩清丽的整体图画推至读者面前。既境界阔大,又画面清新。接着,在进行具体描绘之前,作者又用高度概括的笔调告诉我们从富阳至桐庐的大约一百里之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以激起读者的极大兴趣。分写:首先写水。这里的水,第一个奇异之处是极其清澈:千丈见底,甚至游鱼细石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另一个特点是水流湍急,快如箭马。作者在此外连用两个比喻,将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势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这两个特点可以概括为一静一动,而动静变化的交替描写,既可以使我们看到江水的千姿百态,也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接着写出。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里写奇山”——富春江两岸高山之雄伟。

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感情;

句式整齐,节奏鲜明,音韵和谐,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讨论:本文运用了一些对偶句,其作用是什么?

――所谓对偶句,是指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偶句的表达效果,从形式上看,具有音节整齐匀称,节律感强的特点;从内容上看,若上下联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就可以突出要表现的事物或事理,若上下联是相反相成的关系,则可以通过对比来增强表达效果。根据以上思路可以看出:从视觉角度写景的对偶句有: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从听觉角度写景的对偶句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它们的表达效果,共性的有: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个性的有:①②⑤三个对偶同其上下联在内容上都是互补互衬,从而突出了各自事物的特点;③④两个对偶句其上下联在内容上都是相反相成,从而对比立意,相映成趣。

三、课堂小结

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第二自然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三自然段写奇山: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四、布置作业

1、按要求写出句子。

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_________________。(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_________________。(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___________________。(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写富春江水清澈的:________________。(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写江流气势磅礴的:________________。(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写听觉感受的:_____________。(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

2、翻译句子。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