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23 |
作者:爱扑狗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9/15 9:40:01 文章录入:爱扑狗 责任编辑:蓝星 |
|
阿长与《山海经》 教学目标: 1、诵读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 2、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3、认识人物的品格风貌,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 4、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真实、生动、传神地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重点: 1、诵读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 2、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本课。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万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指定学生简介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我们以前学习过他的什么作品? 三、检查预习。 1、注音 hài lǔ sǒng huáng chuāng jíe mù shū pīlì shuāng dàn 骇 掳 悚 惶急 疮疤 诘问 渴慕 疏懒 霹雳 孤孀 惧惮 2、解释词语 识文断字:知晓文字。 面如土色:脸色跟土一样,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惊恐。 情有可原:按情理或情节来看,尚有可以原谅之处。 诘问:责问 渴慕:非常思慕。 四、整体感知 过渡:题目是《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谁?(鲁迅的保姆),《山海经》是一部什么书?(《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地理著作)。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把这似乎毫不相干的两者连在了一起?(阿长为“我”买了《山海经》),那我们就直入正题阅读这一部分。 (一)请一位同学朗读这一部分,其他同学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2、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3、怎样理解文中说的“确有伟大的神力”? 5、文章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不多,用的是一种叙述语言。发挥你的想象和联想,将她买《山海经》的过程补充出来。 明确:“哥儿”的称呼,有地方特色,但更透着阿长对我的亲热、疼爱之情。 “三哼经”的说法非常传神地展现了一个不识字的普通妇女形象。但就是这么一个不识字的人竟给我买到了《山海经》。展现了阿长虽然不识字没文化但却淳朴、热心、关爱孩子的形象特征。鲁迅对阿长充满了敬意、怀念、感激之情。 五、小结:这部分围绕阿长的淳朴热心、关爱孩子的性格特点写了阿长给我买《山海经》一事,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了一个善良、仁慈、关爱孩子的长妈妈的高大形象。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从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我”对她倾注了怎样的感情?(学生回答) 二、合作探究 1、 那从课文中我们看到“我”对阿长一直都保持着这样一种感情吗?我们来看一下起初在“我”印象中阿长是怎样的一个人,“我”对她持怎样的一种态度和情感。 喜欢切切察察 懂得许多规矩 如吃福橘 迷信但真诚、善良、 “烦琐之至” 、“非常麻烦” 教给我很多道理 关心爱护孩子 讲“长毛”的故事 无知淳朴 “空前的敬意” 买《山海经》 关心爱护、热情善良 “新的敬意” 2、从整篇文章入手,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长妈妈有怎样的感情? 明确:刻画阿长这一封建社会的普通劳动妇女形象,刻画出了一个淳朴热情、善良仁慈、关爱小孩的长妈妈形象,抒发了自己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及深深的怀念。 3、作者要抒发自己对长妈妈的怀念和感激之情,可文章开头却谈到自己“实在不大佩服她”、嫌麻烦,这是种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先抑后扬。这样欲褒先贬,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 三、小结:她虽饶舌、多事、有许多令人生烦的规矩和道理,但爽朗、热心、乐于助人、关心爱护孩子;她虽有无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点,但更有着淳朴、善良、仁慈的美德。所以鲁迅在没有专文写过自己的母亲的情况下,写下了这篇怀念保姆的文章。“仁厚黑暗的地母呵,原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伴着鲁迅先生深情地祈祷,我们也深深地祝福长妈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