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雪》教学设计1 |
作者:魏刚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4/17 13:45:54 文章录入:有棱的冰 责任编辑:有棱的冰 |
|
第一课时 目标: 1、巩固预习习惯,认真做好圈、点勾划批注。 2、联系时代背景,感受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识记本课的生字新词,并了解其含义。 重点:预习并检查预习。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录音磁带。 教案说明:本教案仅限于晨光学校八年级三班使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问题式 关键词: 打雪仗 堆雪人 南方雪与北方雪的异同 二:板书课题: 雪散文诗 鲁迅 三:揭示目标 (同上) 四:布置预习 重点: 圈、划、批注 难点: 寻疑 (老师板书背景简介:《题<彷徨>》诗) 五:检查预习: 1. 字音 磬 粘结 龙眼核 妆奁 目光灼灼 朔方 凛冽 褪色 2. 解释 处子: 朔方: 滋润美艳: 精魂: (让学生到黑板上板书其找出来的生字词,再鼓励学生自愿到黑板上去解答。) 3. 背景简介(老师板书关键词再辅以讲述) 六:听录音机朗读(感受字里行间蕴含的感情) 七:段落朗读(抽同学选段读) 八:小结: 朗读方法 九:作业布置: 1. 词语抄写3遍/个 2. 思考课后练习第一题。 十:板书设计(略) 第二课时 目标: 1、在朗读中感受作者对江南雪和朔方雪的情感律动。 2、在合作探讨中通过抓住江南雪和朔方雪的不同点来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在老师的点拔中激发我们敢于面对孤独而不屈的勇气。 重点: 在合作探讨中通过抓住江南雪和朔方雪的不同点来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的含义。 教学准备: 录音机, 音乐磁带。 教案说明:本教案仅限于晨光学校八年级三班使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忆式 背诵《题<彷徨>》诗 二板书课题: 雪散文诗 鲁迅 三揭示目标 (口述同上) 四快速阅读课文,整理疑问。 (圈、划﹑批注,用?标识) 五阅读59-61页的材料,借助资料释疑解难。 (让同学们体验一种学习语文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积极的感受,并培养其查阅资料的习惯) 六检查学习情况(合作学习) 1、江南飘着 的雪。 (让学生抓特点,凡学生所举,皆列其上,并练习朗读) 2、朔方纷飞着 的雪。 (让学生抓特点,凡学生所举,皆列其上,并练习朗读) 3、小结: 用一句古诗概括南北雪的特点。 (提示《咏雪》谢太傅寒雪内集) 4、深入:作者更喜欢哪一种雪,为什么,写法探讨归结。 5、破难: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6、联系实际,点拔拥有朔方雪品质的同学,激励大家学习斗志。 (老师故作神秘之状,让大家猜班上有一位同学就如同朔方的雪一样孤独而不屈) 七:小结:学法,钱梦龙老师的三步学法(怎样学一篇课文) 八:作业布置 九:板书设计 雪散文诗 鲁迅 江南飘舞着 滋润美艳 的雪 对 衬 比 托 朔方纷飞着 如粉如沙,绝不粘连 的雪 (内在美:孤独不屈,刚毅) 破难: 歌颂北方雪在孤独的境遇里不屈而刚毅。 第三课时 目标: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朗读,增加语言的积累。 2、在练习中识别课文的联想与想象。 3、在作业练习中了解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学习抒情性语言。 重点:课文中想象与联想的运用。 难点: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识别。 教案说明:本教案仅限于晨光学校八年级三班使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练习式 1、课文中写了 雪和 的雪。 2、作者运用 的写作技巧。 3、表达作者 的思想感情。 二:板书课题 雪散文诗 鲁迅 三:揭示目标 (同上) 四:复习 1江南的雪 (特点)。 2朔方的雪 (特点)。 五:默读课文,思考完成下列各题。 1、 默读第一自然段,用( ) 标出联想的句子,用【 】标出想象的句子。 2、 默读第二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请鉴别哪段属于直接抒情,哪段属于间接抒情。 六:评讲作业(合作探讨): 1、完成并探讨想象与联想的区别,以《天上的街市》为例进行巩固。 2、探索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差异。(间接抒情::融情于景,融情于事。) (引导部分同学辨析回答) 七:练习背诵(选精彩段背诵) 八:小结:想像与联想,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九:作业布置。 十:板书设计(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