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设计13 |
作者:易万成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4/7 9:43:59 文章录入:易万成 责任编辑:蓝星 |
|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教学目标: 1、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引导学生运用设问、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概括要点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 纳变化的原因。 2、了解环境遭受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以后的开发中应吸取哪些教训? ● ●教学过程: 那是西北地区一个曾经非常美丽的仙湖; 那是一个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那是一个充满神秘的地方,我国科学家彭家木、探险家余纯顺先后在那里失踪、遇难; 那是一个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的地方; 那就是罗布泊。 罗布泊,曾经是有水的,曾经是有很多水的。一个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却成了沙漠。是什么原因使罗布泊发生了如此大的变故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曾经的仙湖——罗布泊。 二、整体感知 阅读全文,思考: 1、题目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必要的信息? 罗布泊,原本是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却消逝了,成了荒漠。 2、针对题目,你能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罗布泊曾是一个怎样的仙湖?什么时候消逝的?为什么会消逝?现在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罗布泊的消逝带来怎样的恶果?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在书上画出有关问题的答案。(看能否用一两句话加以概括) 明确:2、罗布泊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罗布泊周边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罗布消逝于20世纪70年代。 消逝的原因有两个:一是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 现在的罗布泊变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 罗布泊消逝导致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迅速恶化,沙漠在扩张。 同样的悲剧还有:青海湖湖水下降,陆地向湖中延伸;月牙泉水域缩小,有干涸之势。 3、文章从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写起,接着上溯历史上的美丽景象,然后着重说明罗布泊消逝的缘故,又具体展现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最后推而广之,说到青海湖、月牙泉的颓势,篇末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吁——目的。 三、重点研读 学生齐读12、13段,分析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12、13段)——造成了罗布泊的消逝深层原因是人为因素。具体体现是两次改道和四个“盲目”。盲目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根本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盲目就是目光狭小,只图本地区利益,不顾整体利益;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不懂上游将水抽干了,下游的河道将会干涸,周边生态环境就会严重恶化,乃至沙化。 1、文章第23段说:“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请发表自己的看法。 2、热合曼是一个108岁高龄的罗布老人。假如你也是一个百岁老人,你该怎样向人讲述罗布泊的沧桑? 提示:A“我”与罗布泊同龄,共百岁。 B“我”的成长史就是罗布泊的坎坷史。 C从出生到20岁,斯文 赫定发现仙湖,想象要丰富,用拟人化的口吻最好。 D从20—60岁,紧扣两次改道,“四盲”危害,重点讲人类对罗布泊的破坏。 E从60岁—100岁,扣“我”的少年、青年时代的美好记忆,寻找回来的世界,思念、牵挂、魂牵梦绕的故乡山水。 F展开联想,恳求上苍再赐我百年,我要回报罗布泊的养育。 七、课堂小结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没有了,那我们还能剩下什么?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手,是创造,还是毁灭?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眼,是热切的盼望,还是无助与茫然?让理性回归吧,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变得更蓝,树会变得更绿,水会变得更清……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