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九年级上 >> 九上二单元 >> 教案正文
《致女儿的信》教案设计7
        ★★★
【字体:
《致女儿的信》教案设计7
作者:山人    教案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1-30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山人

◆教学内容 :

    本文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的自读课文。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一封信,面对正值花季的女儿,一个对爱情充满好奇与遐想的少女,针对爱情这一个既深奥又简单的问题,身为父亲的作者并没有选择回避,也没有教条式的说教,而是采用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故事去阐释爱情的真谛。信中主要谈了人的“精神性”与“生物性”的关系,强调人类高尚的爱情应该远远超越“传宗接代”的生理需要。从中启发和培养了女儿正确的爱情观,这篇课文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来说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

◆学生分析:

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异性之间会产生微妙的感觉。对于爱情这个既神秘又敏感,既好奇又困惑的情感,学生如处理不当,思想认识不足,就会产生早恋等的不良现象。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引。“如何面对爱情?爱情的真谛是什么?”这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由于学生对爱情这个话题比较好奇、兴趣较大,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讨论,但学生可能有羞于发言或不敢发言的现象,因此,要多加引导和鼓励,让学生放下包袱,轻松参与到讨论当中。同时,相对于中学生而言,由于中学生“涉世未深”,缺乏丰富的相关的生活经验,对于爱情的本质的理解会有些困难。另外,学生对于课文中一些含义较深较抽象的语句,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设计思想:

1.课前准备好课件,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多感官的刺激来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创设情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2.教师明确讨论的要求,通过讨论去交流对爱情的不同看法,从中探讨爱情的真谛,另外,教师还要注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3. 结合一些有关爱情的资料,让学生深化与拓展所学的知识。

◆知识与能力:

   1.复习书信的格式和特点。   

   2.学习本文用故事去阐释道理的方法,体会故事背后的寓意。

   3.了解爱情的真正含义,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过程与方法:

1.本文由于采用故事的形式去阐释道理,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同时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对爱情等问题比较好奇和敏感,因而比较感兴趣。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去教学,让学生积极大胆地开展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进一步养成有感情朗读课文的习惯,提高其朗读感知能力。

3.继续学习在语境中领会语句含义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4.配合优美动人的背景音乐,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名言警句或者一些感人的爱情故事,让学生进一步受到启发和感悟,逐步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注意从正面去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其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同时也要体会文中作者作为父亲对女儿的深深的爱,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以积极的态度去生活和学习。

    2.引导学生理解爱情的本质,适当进行青春期教育。

◆教学重点:

1.体会运用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写法的好处。

2.通过讨论去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理解爱情的真正含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

1.对一些含义较深的抽象的语句,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这需要教师及时去引导,将问题分解变细。

2.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转变的特殊阶段,由于缺乏充分的生活经验,对于爱情本质的理解会有些困难。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苏霍姆林斯基的资料,让学生了解;搜集一些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及感人的爱情故事。

    2.学生课外解决本文的生字词,并思考对爱情的看法。

3.学生针对预习中存在的疑问,准备好讨论交流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自古以来,爱情一直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地老天荒,海枯石烂”这些伟大的爱情故事,是那样的惊心动魄。歌德曾说过:“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无论哪个时代,爱情都是一生一世的许诺。同学们,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也许正困扰着你,是呀,人间有情,红尘有爱,这令人魂牵梦绕的情丝正等着你成长!但是,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今天大家也许能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一文中得到启示。

二、检查预习,简要介绍文学常识。

1.教师检查课前的预习情况。

2.复习书信的有关知识。

3.介绍前苏联作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有关知识及课文相关的写作背景。

三、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形式: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

1.结合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快速阅读课文。

.故事中上帝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东西?这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故事点明了爱情的本质,它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为何要把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这说明了什么?

.本文采用故事的形式去说明抽象的爱情的含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学生阅读后发表对问题的看法,教师加以引导。

3.利用课件明确相关问题的答案(答案只作参考,不要求完全相同)。

4.让学生尝试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根据“上帝三次来到人间的过程”去组织)

四、学生开展讨论,理解爱情的含义。

1.让学生结合课后第二题的内容分小组进行讨论。

2.学生发言,教师明确相关的问题参考答案。

展示形式:利用多媒体出示答案。

要求:只要学生的发言与答案相近即可,不强求绝对统一。

3.通过思考与讨论让学生理解爱情的含义。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爱情的含义。

.围绕爱情的话题,让学生根据要求开展课堂讨论。

.学生发言,教师小结,明确真正的爱情的含义。(适当渗透青春期教育)

. 知识拓展。

1.通过课件出示课外感人的爱情故事,同时配合优美的背景音乐,创设情景让学生去领悟爱情的真谛,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真实故事:在医院病房的一隅,躺着一位奄奄一息的病人,在世间弥留的最后一刻,他把苍老的手伸给浊泪涟涟的老妻,感谢他半个世纪以来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他深知自己不久就要踏上黄泉之路了,为了报答她的真情,也为了安抚自己的心灵,他决定告诉她一个深埋在心底的秘密。但是,没等他把这个秘密说出口,他的老妻就把手轻轻按到了他的嘴上、她说: “我不需要听什么爱的秘密,在我看来,最大的爱的秘密就是我们在茫茫人海中相识、相爱,手牵着手一道走过了50年的风雨历程…… ” 丈夫感动得涌出了热泪,最后带着那永远的秘密平静地离开了人间。

2.学生在充分阅读事例后,自由发表对此的感受。

3.教师小结,再次明确爱情的含义,指出早恋等行为的害处。(思想教育)

4.出示一些关于爱情的名言警句让学生齐读,巩固对爱情的理解。

那种用美好的感情和思想使我们升华并赋予我们力量的爱情,才能算是一种高尚的热情;而使我们自私自利,胆小怯弱,使我们流于盲目本能的下流行为的爱情,应该算是一种邪恶的热情。

----法国作家乔治·桑

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爱情的领域是非常的狭小,它狭窄到只能容下两个人生存;如果同时爱上几个人,那便不能称作爱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戏。

----德国诗人、剧作家席勒

爱情不会因为理智而变得淡漠,也不会因为雄心壮志而丧失殆尽。它是第二生命;它渗入灵魂,温暖着每一条血管,跳动在每一次脉搏之中。

----英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艾迪生

爱情是一片炽热狂迷的痴心,一团无法扑灭的烈火,一种永不满足的欲望,一分如糖似蜜的喜悦,一阵如痴如醉的疯狂,一种没有安宁的劳苦和没有劳苦的安宁。

----英国学者理查·德·弗尼维尔

.课堂总结。

    本文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一封信。信中回答了青少年所关心的爱情问题。通过学习,同学们懂得了爱情的真谛,树立了正确的爱情观;同时明白了用故事来阐释道理的写作手法;期间还讨论分析了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可以说,这篇文章对于大家是一碗心灵的鸡汤,希望同学们课后再好好品味。

.布置作业。

围绕爱情的话题,写一篇300字以上的读后感。写完后让父母看看这篇文章,听听他们对此的意见,交换对爱情的看法。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