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八年级下 >> 八下三单元 >> 教案正文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设计16
        ★★★★
【字体: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设计16
作者:解雪莲    教案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0-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065500  河北省固安县第二中学  解雪莲  6213791

个人简介:解雪莲,女,河北省固安县人,1978年12月出生。廊坊师专中文系本科毕业。中学二级教师。承担省级课题、市级课题各1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报告文学的特点及写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比手法了解罗布泊的过去与现在。分析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

2、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科学理性和人文情怀。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罗布泊的这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原因。 
2、探究文本,品味语言,感受作者强烈的环保忧患意识。 
难点:

学习情感表达的方法。

课前准备

印发余秋雨的《沙原隐泉》与潘岳的《西风胡杨》推荐学生阅读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指导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导入新课

“珍惜地球水资源,否则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的眼泪”这是热爱地球的人对发出的沉痛的呼唤。今天我们要聆听的是一位作家同样痛苦的呐喊。请打开书91页。看题目,分析它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必要的信息。

思考,自由发言:罗布泊,原本是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却消逝了,成了荒漠。

针对题目,你能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思考,自由发言:罗布泊曾是一个怎样的仙湖?什么时候消逝的?为什么会消逝?现在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罗布泊的消逝带来怎样的恶果?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阅读文本,思考尝试解答。

请学生带着以上问题阅读全文,要求:
1、用笔标出各自然段的序号。
2、在书上画出有关问题的答案。(看能否用一两句话加以概括)
3、理出行文思路。(文章从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写起,接着上溯历史上的美丽景象,然后着重说明罗布泊消逝的缘故,又具体展现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最后推而广之,说到青海湖、月牙泉的颓势,篇末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吁——目的。)

默读文本,圈点勾画、思考、发言。

再读文本,深入思考。

 

 

请学生朗读12、13段,分析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学生举手朗读指定段落,讨论、发言:造成了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是人为因素。具体体现是两次改道和四个“盲目”。

 

 

 

 

写法探询

 

 

 

 

本文从体裁看是一篇报告文学,它兼有新闻和文学两种特点。新闻要求真实;文学要求形象性、抒情性。组织学生探究学习本文是怎样把罗布泊的今昔情景写得历历在目,把罗布泊消逝的原因说得明明白白的,为什么能使读者对罗布泊的消失痛惜不已。总结出写法特点,举例说明。

 

讨论,交流:1、列举数据、叙述事实真实可靠。如:《汉书 西域传》记载了……
2、对比手法集中表现在对罗布泊今昔情况进行对比。
3、拟人手法
4、排比手法
5、抒情语句的运用

美点寻踪

找出文中学生认为最有感染力的语句在组内朗诵,说说这些语句的表达效果。

分组朗诵,学生在组内发言,小组代表在班内发言。

小结

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手,是创造,还是毁灭?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眼,是热切的盼望,还是无助与茫然?让理性回归吧,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变得更蓝,树会变得更绿,水会变得更清……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回顾整节课学习要点,消化吸收。

作业

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有关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信息及其它类似情况的介绍,编辑手抄报。

认真搜集整理,班内交流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