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八年级上 >> 八上六单元 >> 教案正文
《三峡》教学设计10
        ★★★
【字体:
《三峡》教学设计10
作者:陈丽梅    教案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1-27

 

一、教学思路:《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教读本文,首先要重视朗读,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熟读成诵中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的语言,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把想象中的三峡风光用语言描述出来;并运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三峡风光片,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让学生对三峡有感性认识。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节奏分明的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并能当堂成诵。

2)掌握“自”“至于”“则”等虚词的用法,理解“阙”“襄”“沿”“溯”“奔”“疾”“素”“绝”“属”等实词的意义,翻译重、难点句子。

3)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

2、 过程与方法

采用说读法教学本文。

第一步,节奏分明的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内容,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步,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充分发挥想象力,让学生把想象中的三峡风光用语言描述出来。

第三步,总结本文的写法,背诵全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欣赏三峡的独特之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之情。

三、教学重点:

1、  节奏分明地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并能当堂成诵。

2、  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3、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像,体味作品意境。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第           课时)

五、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了解大意。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或图片,查找作者郦道元的有关资料。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成诵,准确理解

(具体内容见下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景导入

1、由《早发白帝城》导入:

 

2、检查预习

学生交流查找的有关作者的资料: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熟读理解,疏通文意

1、  重点字词正音:

2、解答学生不理解的字词:

 

1、初读课文:并让学生齐读重点字词。

2、在限定时间内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三遍,熟悉课文。

3、学生自主学习,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理解的句子画出来。

4、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5、全班讨论交流质疑。

作业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品味语言,体味意境。

(具体内容见下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下面我们细细品读课文,体会其写景的妙处。

集体背诵全文

研读与质疑

1、播放《三峡风光》片,帮助学生理解。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小结:

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

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a.        1、思考问题:

b.        1)作者是从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

2)作者分别抓住了这些自然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3)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全班讨论。

3、找出相对应的语句,反复品读,展开想像,对照着《三峡风光》片用最美的语言描述出来。

4、学生质疑:

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1、《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试找出诗句与课文中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明确:抓住景物特点,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写景;抓住不同的季节,以动物、静物相结合的方法来写景;凝聚自己深厚的感情来写景。

 

 

1、讨论

 

 

 

2、体会怎样写山水游记

作业

小结

 

 

以“我心中的三峡”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300字的短文。

七、教学反思: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