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七年级下 >> 七下一单元 >> 教案正文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设计10
        ★★★
【字体: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设计10
作者:张应清    教案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2-18

爸爸的花儿落了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会质疑。

3、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目标23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上课之前,先让我们来欣赏一首动听的歌曲《父亲》。

2、师:在父母的辛勤哺育下,我们一天天地长大,但是,父母却一天天的老去,同学们,你是否注意到:皱纹正一天天地爬上了父母的额头;银发也在不经意间从父母头上冒了出来;他们的腰身已变得不再挺拔……有人说:“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可当我们面对着苍老而可敬的父亲时,他的眼神、他的手势无一不在向我们展示着他对我们的爱,我们也不由得而升腾起一种尊重之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普通的父亲,感受浓浓的父子亲情。

3、板书课题,作者。质疑:看了课题,你有什么话要说呢?

二、作者简介。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3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1948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富的。迄今为止,已出版了18本书。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另外有《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三、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1、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试着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生字新词。

3、再读课文,思考:

1)读罢全文,文中英子的父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爸爸?为什么?(英子的爸爸是一个严厉的爸爸;英子的爸爸是一个非常爱花的人;英子的爸爸是一个非常重感情的人;英子的爸爸是一个既严厉又很有爱心的人。)

2)课文用“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你读懂了作者的用意吗?(一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凋谢了,另一方面指爸爸离开了人世。)

3)“花”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线索作用;表达了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与无奈,同时也饱含着对父亲的深深眷恋之情。)

四、质疑解决。

1、那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疑问或者困惑呢?

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学生讨论解决。

2、问:老师在读课文的时候发现,这篇文章在叙事的顺序上与其他课文不一样,感觉有些杂乱,不知同学们注意到了没有?引导学生弄清本文的叙述顺序:插叙。

(文章一会儿写眼前的事,一会儿写回忆的事,眼前事与回忆的事穿插在一起,这种写作手法叫插叙。)

3、文章中哪些段落是写眼前事?哪些段落是写回忆的事?回忆的事是怎样由眼前的事引出来的?(作者每一次的回忆都是由眼前的事引起的。第一自然段写的是眼前的事,由我襟上的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引起了探望生病住院的爸爸和赖床迟到的事。“当当当,钟声响了”这一段写的是眼前的事,她想到爸爸不会来了,想到爸爸的病和爸爸爱花。19页上“韩主任已经上台了”到“老师,你们要永远拿我当个孩子呀!”写的是眼前的事,想到了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想到爸爸让她去给在日本读书的陈叔叔寄钱。从“快回家去!”到最后,写的是眼前的事。)

4、本文对往事的回忆,既可以说是由爸爸的话引起的,也可以说是由眼前的事情引起的。因为英子虽然在学校的礼堂里参加毕业典礼,但她的心却在医院,在爸爸身边,她的脑海里一直萦绕着爸爸对她说的话,所以她无论看到或者听到什么,都会很自然地想到爸爸。那你们最难忘的事是哪些?

5、学生回答后小结:有这样一句话,一千位父亲有一千种爱,一千种爱却都是一种情怀,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永远也不会改变的。父爱如大山般坚实,如大海般深沉,然而这坚实、深沉的父爱却过早地从英子的生活中消失,留给她的只有那些美好的回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合作探究:

 1下面我们师生分角色读“快回家去”到最后这部分课文,老师读作者的话,----读英子的话,其余的女同学读妹妹们的话,男同学读老高的话。同学们想像一下英子回家时所见到的情景,这情景预示着什么?(父亲已经去世)

2、弄清本文所用伏笔。

是的,爸爸永远地离开了英子。作者没有正面描写爸爸去世,而是用爸爸种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象样”,来暗示爸爸的去世,作者以花喻人,揪人心肺!
   
课文中还有几处暗示爸爸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同学们注意过吗?

指名回答。

3不错!敬爱的父亲去世了,六个弟弟妹妹还不懂得生离死别的苦痛,他们只知道玩沙土,抢玩意儿!面对如此惨境,英子却表现出了惊人的镇定和安静。那么是一种什么力量在支撑着她能够镇定安静地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呢?

4、不错,爸爸对英子充满了深情和期望,他多么希望女儿早一点成熟,早一点长大,早一点承担起一个长女的重任,好帮英子的妈妈支撑起这个残破不全的家啊!爸爸的花儿虽然落了,但结出的果实却是硕大的,英子在毕业时成为优秀生,代表同学们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听到爸爸辞世消息,表现出惊人的镇定和安静。英子长大了,爸爸可以放心地走了。
同学们,英子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但她又是多么地害怕长大呢?我想学到这里,大家已经有了答案。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吗?
    5
、同学们,你觉得英子爸爸的这三句话哪一句对你的触动最大,甚至也可能影响你的一生?

三、拓展延伸。

课后第三题。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长大了是好事,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谱写精彩的人生,但仔细想想,成长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其实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失去的过程,这可能就是英子既想长大又害怕长大的原因吧。成长是美丽的,也是残酷的,老师希望同学们正确对待成长中的苦与乐,得与失,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走好学习、生活中的每一步。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