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造人 袁珂
教学目标:
1、通过熟悉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
2、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教学重点:
1、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2、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一、导入
当今世界上,有几大谜团尚未解开,其中之一就是人类起源之谜。也许有人要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已经证明人类是又猿猴进化而来。但前不久有报道称,人类有可能是外星人带来的,因为根据对30万年前人类骨化石的分析,当时人类的智商水平是现在的几十倍。因此,对待各种说法,我们只能取各家之长,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中国古代神话中关于人类起源的文章,它出自《风俗通》——《女娲造人》,看一看在中国古代原始初民眼里,人类是如何产生的。
二、 朗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
三、 字词过关。
女娲 nǚ wā 莽莽榛榛 mǎng mǎng zhēn zhēn 澄澈chéng chè
掺合 chān hé 揉团róu tuán 枯藤kū tēng
四、 分析课文。
读过课文之后,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写的是“女娲造人”这么一件事,请同学们思考:文章将这一过程分为几个过程:
1、女娲一个人生活在地球上,很孤单。
2、女娲想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
3、女娲揉泥团,一个一个地造人。
4、女娲工作得很辛苦。
5、女娲以藤条洒泥点的方式大批造人。
6、女娲想办法让人类延续下去。
五、 联系课后练习一,想一想,上述几个过程哪些是作者添加的?作者是如何添加的?
1、添加了第一个过程。
2、添加了造人的具体过程。添入了许多作者的想象,尤其是造人的细节动作。例如:“掘起”、“掺合”、“揉团”等。
3、添加了对“人”这一新生事物的描写,有语言,有动作,还有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的场面。
4、使女娲具有了人的神态、情感。女娲本是神,具有造人的能力。但在细节处理上,作者有赋予她人的心理,人的情感,人的生活体验,从而丰富了女娲这一形象。
5、增添了作者的评述。
由以上几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女娲造人的情节显然是想象的。这篇文章是作者对古代神话故事的改编,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象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
六、 本文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找出有关词句,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
句子见书P151第四至七段和P152第二至三段。
体会: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了无限生机;人类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爱”,产生了人间的温暖。
作业布置:1、朗读课文
2、抄写生词
板书设计:
女娲造人
袁珂
女娲造人的过程:
1、女娲一个人生活在地球上,很孤单。
2、女娲想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
3、女娲揉泥团,一个一个地造人。
4、女娲工作得很辛苦。
5、女娲以藤条洒泥点的方式大批造人。
6、女娲想办法让人类延续下去。
体会: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了无限生机;人类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爱”,产生了人间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