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七年级上 >> 七上五单元 >> 教案正文
《羚羊木雕》说课设计
        ★★★
【字体:
《羚羊木雕》说课设计
作者:李德忠    教案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3-31

《羚羊木雕》说课设计

重庆市铜梁县东城中学李德忠

一、说教材

1、本课是九年义务教材人教版第一册第一单元第5课。本单元都是以家庭、亲情为主的文章,本文又是在学习了《散步》、《背影》之后本单元最后一篇文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家人的冲突的深处往往包含着深刻的社会和时代的内容,落实好本课教学目标,是对本单元学习的一个小结,对以后学习此类文章打好基础。

2、学生状况分析:

初中由于生理、心理逐渐成熟,对一切事物都有了自己的认识,但这种认识是肤浅的、不成熟的,如何去正确引导学生是教师面临的严峻问题,本课正是一个活生生的事例,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以全新的眼光去面对社会,以至面对整个人生。

3、教学目标:

确立依据:《新课程标准》,本单元教学目标及初中学生的认知心理。

知识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2把握人物个性化语言3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2当堂写作,训练想象能力

德育目标:联系生活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

4、教学重难点:

确立依据:初中生的知识水平及本班的实际情况。

重点:分角色朗读,把握个性化语言

难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

在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着重结论,轻过程的问题,现代教育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走出这个误区,尤其针对初一年级的语文教学,而走出这个误区最佳的途径是优化教学过程,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充分相信学生,因为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语文课应该以学生语言实践活动为主,教师我教练、策划,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并给予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空间去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和求知,魏书生老师说过:“凡是学生能做的事,一定让学生自己去做。”

依据以上教育理论和先思后教的教学理念及学生认知水平,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1、在预习的基础上有梯度地进行设疑、质疑,训练思维,突出主动性,活动性、创造性相统一的原则;2、精美的板书设计突出教学重点;3、教学中落实听说读写训练。

三、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古人也说:“授人以鱼,可解一日之饥;授人以渔,则获益终生。”,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教师的职责,通过本课的学习,教给学生此类文章的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开好路,具体办法是:1、情景朗诵法;2、讨论法;3、讲练结合法

四、说教学程序

1、三分钟演讲之后,教师进行情感导入:同学们进入中学已有二十多天了,如春天的小树慢慢长大,对于一些事物有了自己的主见,不再事事听从于家长了,于是“家”这个宁静的港湾,开始有了起伏的波涛,让我们一起读读张之路写的发生在家中的故事——《羚羊木雕》,小黑板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后进行初步感知课文,投影出示预习问题: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样的木雕?围绕它写了什么事?涉及到哪些人物?2你认为这篇文章写得怎么样,结合课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和兴趣学习观的思想,由浅入深设置了两个预习思考题,问题1设计的比较简单,主要是面向全体,尤其中下等生,要求他们回答,教师给予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快感,充分调动学生初读的积极性,使初读到位,为下面的研读打下基础,真正让学生动起来。

问题2让学生自由发言,谈出自己的观点,教师给予鼓励,这样在检查学习的同时,也在进行思维的训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接下来整体感知课文,完成能力目标。(1)分角色配乐朗读,分配到角色的同学可到前面边朗读边表演,其他同学听读后依据重音、语气、语速进行评价,对读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读后,小组分别对“我”、爸爸、妈妈、万芳的语言进行揣摩,品味分析人物思想感情,力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这个过程在给足学生时间,重视学生的讨论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主动去求知,避免分析流于空架,真正体现“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讨论后学生自由发言,由于个人的理解不同,可能会产生分歧,甚至争论,这时教师绝不能代替,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鼓励学生去质疑、答疑,把问题化解到学生内部,对于学生的答案不做统一要求,意思对即可,重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而且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三为主”原则,实现了教学全优化。

2、体验与反思

1(过渡)同学们在悄悄长大,在生活中不得不面对与父母的分歧,也许是“剪不断,理还乱”,也许能唱出和谐的主旋律。

投影出示问题:

1如果你遇到类似“我”这样的伤心事,会怎样处理?

2学习本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这两个问题的设计目的是根据主体学习观及人本主义学习观的理念,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完成德育目标,进而总结全文。

3、想象能力训练

想象“我”要回木雕的情景,模仿课文续写。

本题让学生充分联想与想象,进行当堂创作,选出优秀篇章当堂宣读,落实能力目标。

4、作业:课后研讨与练习三

分角色辩论,既能体现重难点,又能落实语文实践活动。

五、说板书设计:

      万芳                     爸爸           妈妈

友谊                               金钱

此板书能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学生能从中抓住人物性格,深入理解全文,把握人物思想感情。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