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通过自由朗读、为课题加修饰语,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能提出自己的疑问,并选择最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结合生活体验感受行道树无私奉献的精神。
3、以“我是一棵树”为题说一段话。
教学重点:
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感受行道树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设计:
流程 |
学生活动 |
教师活动 |
设想 |
导 入 新 课 |
假设自己是一棵树,说说自己更喜欢在怎样的环境中生活。 |
出示森林、盆景的图片。 问学生你愿意来到城市做一棵行道树吗? 揭示课题。 |
启动简洁有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
整 体 感 知 |
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 遇到读不准的字查字典,并注上拼音。 学生自读课文。 为课题加上修饰语。 |
引导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正音。 出示幻灯片: ( 的)行道树 |
培养学生养成查字典的学习习惯。 通过为课题家修饰语,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
合 作 探 究 合 作 探 究 |
学生细读课文,提出问题。 小组交流,选出最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 学生在大班提出问题,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会提的问题:①“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②“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③“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④“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⑤“是的,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 结合生活体验,说说生活中像行道树一样的人。 |
探究是一个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介绍本堂课探究的操作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多做鼓励性评价。 抓住“神圣的事业是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进行深挖。 (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行道树的痛苦,这些痛苦带来了怎样的深沉,为什么说是神圣的事业。)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文中的行道树就像是生活中的人,生活中有像行道树这样的人吗? |
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通过讨论交流,初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抓住文章的核心语句进行深挖,以点带面。 在体味语言的同时指导学生朗读。 有助于加深对行道树奉献精神的理解,形成学生的独特体验。 |
拓 展 延 伸 |
以“我是一棵树”为题,说说自己喜欢做怎样的树,喜欢在怎样的环境中生长。 |
多做激励性评价。 教师小结。 |
通过想象,进一步调动个人的学习体验。 |
作 业 布 置 |
|
教师布置: 必做:美读课文三遍。 选做:以“我是一棵树“写一片段。 |
作业分层次。 |